[实用新型]可吸收加压动力肱骨带锁髓内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1875.9 | 申请日: | 200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9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霞;马磊;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海霞;马磊;刘毅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A61L3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4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加压 动力 肱骨 带锁髓内钉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肱骨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器械。
背景技术
髓内钉用于骨折治疗已有百年历史。欧美等发达国家治疗长骨骨折的髓内钉应用率达90%以上,尤其是20世纪末由AO/ASIF发明的带锁髓内钉已成为应用的主流,它由髓内钉及近远端锁钉构成。手术操作包括扩大髓腔、骨折复位、置钉、锁钉四个步骤。通过髓内钉远近端的锁钉有效防止了骨折处的旋转及短缩,可早期负重,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从而明显扩大了普通髓内钉的手术指征。但在目前临床应用中发现,使用的髓内钉无加压作用,置入时骨折端有分离倾向,而且现有的髓内钉固定均为静力固定,骨折端无压力刺激不利于骨折愈合,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骨折的内固定器械-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吸收动力加压功能的髓内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可吸收加压动力肱骨带锁髓内钉包括一个髓内钉主钉,主钉远近端各1~2枚防旋转锁钉,主钉近端一枚可吸收加压螺丝和一枚防松动螺丝组成。其中主钉特征在于近端有加压动力锁钉孔。
本发明的髓内钉,主钉与近远端锁钉选用医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造最为合适,使其不易变形折断,骨折固定更为可靠,加压螺丝为可吸收材料制造。
本发明的髓内钉手术操作技术,与现有技术大致相同,极易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实施,并且通过本发明的髓内钉近端加压锁钉装置对骨折端实现可靠加压作用,使现有技术中骨折端无加压作用,甚至分离倾向得到纠正。同时术后一段时间随着可吸收加压螺丝的逐渐吸收,变静力交锁为动力交锁,应力逐渐转移给骨组织,促使骨折愈合加快,减少骨不连的发生.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优选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所述的可吸收加压动力肱骨带锁髓内钉结构分解图.
图2表示本发明所述可吸收加压动力肱骨带锁髓内钉实施例结构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可吸收加压动力肱骨带锁髓内钉包括一个髓内钉主钉1,二枚远端锁钉2,一枚近端锁钉3,一枚加压螺丝4,一枚防松动螺丝5,主钉1远端有二枚圆形远端锁钉孔6,主钉1近端有椭圆形加压锁钉孔7。
参照图2给出的可吸收加压动力肱骨带锁髓内钉结构全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髓内钉工作原理叙述如下:骨折复位,将髓内钉主钉1置入髓腔,锁入远端锁钉2及近端锁钉3,拧入加压螺丝4对近端锁钉3进行加压,从而实现骨折端的加压作用,最后拧入防松动螺丝5,防止加压螺丝4松动退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海霞;马磊;刘毅,未经刘海霞;马磊;刘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18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