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给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2605.X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96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田清奇;王派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丽伟电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5/22 | 分类号: | B23Q5/22;B23Q5/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给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加工机的进给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综合加工机械的进给驱动装置,包含有一个机台1、一支轴设在该机台1上的导螺杆2、一个螺合在该导螺杆2上且受该导螺杆2驱动沿该导螺杆2轴向产生位移的移动件3及一个用以驱动该导螺杆2的马达4。且该马达4是固设在该机台1上,并具有一支与该导螺杆2同轴线的输出轴401。
虽然,这种进给传动装置已普遍应用于综合加工机械上,但是在传动时只利用该马达4的驱动,会常常因为瞬间扭力值过大,而造成马达4选配上的困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双驱动单元的配合可达到改善最大瞬间扭力值的进给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给驱动装置,包含一个固定件、一支轴设在该固定件的导螺杆、一个固设在该固定件的第一驱动单元、一个固设在该固定件的第二驱动单元及一个螺合在该导螺杆上的移动件。该导螺杆具有一个第一端部及一个与该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该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该导螺杆的第一端部朝一个转动方向转动,该第二驱动单元驱动该导螺杆的第二端部朝与该第一端部相同的转动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第一、二驱动单元同时驱动该导螺杆朝相同的转动方向转动,可改善最大瞬间扭力值,且达到较佳的进给驱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进给驱动装置的组合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进给驱动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固定件10、一支轴设在该固定件10的导螺杆20、一个固设在该固定件10的第一驱动单元30、一个相对于该第一驱动单元30固设在该固定件10的第二驱动单元40及一个螺合在该导螺杆20上的移动件50。
本实施例的固定件10是以金属加工机械的机台的底座为例,并具有呈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支撑座11及一个第二支撑座12。
该导螺杆20具有分别轴设在该第一、二支撑座11、12中的一个第一端部21及一个第二端部22。
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单元30为马达,是固设在该第一支撑座11的外侧面,并具有一个联动该导螺杆20的第一端部21的第一输出轴31,该第一驱动单元30驱动该导螺杆21朝一个转动方向转动(如图2左侧实线或虚线箭头所示)。
本实施例的第二驱动单元40也为马达,是固设在该第二支撑座12的外侧面,并具有一个联动该导螺杆20的第二端部22的第二输出轴41,该第二驱动单元40也驱动该导螺杆20朝与该第一端部21相同的转动方向转动(如图2右侧实线或虚线箭头所示)。
本实施例的移动件50为工作台,并具有一个设置在该第一、二支撑座11、12间的连结座51及一个固设在该连结座51中的螺帽件52,该螺帽件52螺合于该导螺杆20。
借此,再如图2所示,当同时启动该第一、二驱动单元30、40时,利用该第一、二输出轴31、41同时驱动该导螺杆20转动(同时朝如图2左、右侧的实线箭头转动,或同时朝如图2左、右侧的虚线箭头转动),则使得该导螺杆20的第一、二端部21、22同时地承受相同方向的扭力,不但可改善最大瞬间扭力值,且可达到较佳的进给驱动效果,就可带动移动件50沿导螺杆20轴向产生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丽伟电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丽伟电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26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床上异形零件定位装夹的夹具
- 下一篇:双向回转棘轮升降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