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一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4474.9 | 申请日: | 2008-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6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贾尚升;王志敏;李军业;马宇箭;孙云根;唐越强;张宗列;蒋琦;刘崇都;庞明;杨怀武;王晓江;江坤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3 | 分类号: | F16K15/03;F16K27/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3143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级 cv 值旋启式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阀门,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反应堆冷却系统(主回路系统)、工作介质为反应堆冷却剂(含硼水)、安装于安全壳内侧的核一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
背景技术
目前,核安全级旋启式止回阀的结构均为摇杆销轴内置式。摇杆通常以阀体为支撑实现固定。如图1和图2所示,摇杆座通常采用环形摇杆座1和U形摇杆座2。环形摇杆座1可用于锻钢阀门,在相同开度下,其外形尺寸大,重量较重;环形摇杆座1的固定位置在阀体上,导致阀体的结构尺寸大。U形摇杆座2适合铸钢阀阀体,锻钢阀体中,U形摇杆座固定时需要在阀体上增加支撑凸台,该支撑凸台无法通过机加工获得。如图3所示,无支撑平台的阀座3,只具有密封副作用。
现有的核安全级旋启式止回阀瓣开度约为45~50度左右;其流道直径按阀门标准的流道直径值;标准流道直径与旋启高度的配置,无法满足高流量系数Cv值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一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该阀门具有高流量特性,并具有安全壳隔离功能;阀瓣的开启角度近70度。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核一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阀体与位于其内腔的阀座之间焊接,阀座上设有摇杆座,摇杆座通过销轴与摇杆连接,摇杆与阀瓣之间锁紧连接,阀体上端设有阀盖,阀座内部为圆柱体空腔,阀座上设有阀座支撑平台和两个阀座螺纹盲孔,支撑平台上设有摇杆座,摇杆座上设有摇杆座弧面、摇杆座定位平台、两个摇杆座螺钉沉孔、两个销轴孔,两个摇杆座螺钉沉孔内均设有一个弹性挡圈凹槽,摇杆座弹性挡圈凹槽内设有弹性挡圈;阀座与摇杆座通过阀座螺纹盲孔和摇杆座螺钉沉孔内的螺钉连接;摇杆座弧面与阀体的侧壁配合,摇杆座定位平台与支撑平台配合;摇杆座通过位于其两个销轴孔内的销轴与摇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阀门的弧形内置式阀座固定位置在阀座上,因此阀体上无需增加支撑凸台,实现了阀体的整体锻件加工,具有优良的工艺性,而且使阀体的结构尺寸大幅减小;同时增加了阀瓣的旋启空间,使得阀瓣的开启角度近70度(理论值为69.24度);而且该阀座装配方便、定位准确,所需安装定位零件少,使安装空间大大减小,与传统结构相比,所需阀门内腔尺寸更小。该阀门的结构简单、拆装维修方便,具有高流通性,主体承压件为锻件,整体结构紧凑,重量轻,实测Cv值高达3586.925(USgal/min)/(11bf/in2)1/2,综合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环形摇杆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U形摇杆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无支撑平台的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核一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初始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摇杆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环形摇杆座;2.U形摇杆座;3.无支撑平台的阀座;4.阀体;5.阀座;6.摇杆座;7.阀盖;8.销轴;9.带耳的螺钉;10.中法兰螺柱;11.垫片;12.锁紧螺母;13.阀瓣;14.摇杆;A.工作介质进口;B工作介质出口;C.阀座支撑平台;D.阀座螺纹盲孔;E.摇杆座弧面;F.摇杆座弹性挡圈凹槽;G.摇杆座螺钉沉孔;H.摇杆座定位平台;M.销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核一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44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加工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刺球状钴酸钇微球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