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自动充电的无线计算机周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5399.8 | 申请日: | 200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79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祁建国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充电 无线 计算机 周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是关于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特别是一种可自动充电的无线计算机周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无线计算机周边装置多以装设电池或充电电池为主。其中,因为充电电池可以再充电利用,所以逐渐成为无线装置使用的主要电力来源之一。但是,由于装设充电电池的无线装置仍必须装载于充电器或取下充电电池作充电,使用上较为不便,因此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性,便逐渐发展出无线供电技术,可以不必以直接电性接触的方式作充电。
无线供电技术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其为对一个线圈输入一电流,线圈将因此产生一磁场,而此磁场又将影响到另一线圈,使其产生电流。因此,当能源发送体输送一电流至一电感天线时,其将产生一电磁场且发射一电磁波,此电磁波将会穿过空气并传输至一无线装置的内部电感天线而产生一感应电流。
然而,当无线计算机周边装置的电能不足时,其所对应的无线供电器并无法自动得知无线电子装置的电能状态而对无线电子装置进行自动充电,因此仍然必须时常由使用者手动进行无线充电,使用上较为不便,因此此问题仍有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新型提出一种可自动充电的无线计算机周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无线计算机周边装置必须时常手动进行无线充电而造成使用上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动充电的无线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无线供电模块,用以发射一电磁波;以及
一无线接收模块,与一计算机相接,相应于该无线供电模块,用以接收该电磁波,且将该电磁波转换为一电能并储存该电能;
其中,当该无线接收模块储存的该电能低于一额定值时,该无线接收模块输出一充电信号,并且该无线供电模块接收该充电信号且响应该充电信号而发射该电磁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还提供一种可自动充电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无线接收模块,至少具有一供电接收电路及一发射天线,并发射一充电信号;以及
一无线供电模块,至少具有一供电发射电路以产生一电磁波与一接收天线,以接收该充电信号;
其中,该无线供电模块与一计算机相接,该无线供电模块接收该充电信号,该供电发射电路发射该电磁波,该供电接收电路接收该电磁波并转换为一电能。
以上的关于本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的可自动充电的无线计算机周边装置方块图;
图2为本新型的无线接收模块的供电接收电路电路图;
图3为本新型的无线供电模块的供电发射电路的电路图;
图4A为本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自动充电的无线计算机周边装置示意图;
图4B为本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自动充电的无线计算机周边装置示意图;以及
图4C为本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可自动充电的无线计算机周边装置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无线供电模块
110.................................供电发射电路
120.................................微处理单元
130.................................接收天线
140.................................发射天线
200.................................无线接收模块
210.................................供电接收电路
220.................................电压检测电路
230.................................微处理单元
240.................................发射天线
250.................................接收天线
300.................................计算机
D1..................................第一二极管
D2..................................第二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53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