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航空操纵软轴综合试验台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6331.1 | 申请日: | 200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39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苏钧杰;刘少龙;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钧杰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 操纵 综合 试验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台。主要用于较长的航空操纵软轴的疲劳、效率、移滑、行程推拉力的检测及试验。属检测及试验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满足航空领域的特殊要求,航空操纵软轴在出厂前必须进行疲劳、效率、移滑、行程推拉力的检测及试验。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一般的操纵软轴试验台长度在5M左右,由疲劳试验机、负载效率检测机、行程效率检测机、拉脱力试验机和推力试验机共五台检测机或试验机组成。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一根推拉软轴全性能检测必须由五台设备逐一进行,费工费时;
2、五台设备占地面积大,总成本高;
3、单台检测机或试验机只能测试5M以下的软轴,设备长度不够,不能任意调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在一台设备上完成疲劳、效率、移滑、行程推拉力的检测及试验的航空操纵软轴综合试验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航空操纵软轴综合试验台,包括:中间工作台架组件、左工作台架、右工作台架、峰值保持仪、变速电机、曲柄连杆机构、筒式拉压传感器、滑板导轨组件和液压油缸或手轮丝杠螺母机构,
所述中间工作台架组件由若干节工作台架首尾相接构成,所述左工作台架和右工作台架分别设置在中间工作台架组件的左右两端,所述中间工作台架组件、左工作台架和右工作台架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
所述峰值保持仪有二件,左右各一件,分别装置在左工作台架和右工作台架上,
所述筒式拉压传感器有二件,左右各一件,分别装置于左工作台架和右工作台架上,置于待测试的航空操纵软轴的旁侧,
所述变速电机和曲柄连杆机构均装置于左工作台架上,变速电机输出端与曲柄连杆机构首端相连,曲柄连杆机构的尾端通过左工装夹具组件与将待测试的航空操纵软轴的左端相连,
所述滑板导轨组件装置于右工作台架上,所述液压油缸或手轮丝杠螺母机构装置于滑板导轨组件上,液压油缸或手轮丝杠螺母机构通过右工装夹具组件与将待测试的航空操纵软轴的右端相连。
与现有操纵软轴试验台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试验台由若干节台架组成,可以根据航空操纵软轴长度,自由拼接试验台长度,以满足各种规格长度航空操纵软轴性能测试。
2、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用于航空操纵软轴的疲劳、效率、移滑、行程推拉力的检测及试验,设备占地面积小,总成本低。
3、安装在试验台上的峰值保持仪可以短时间里有效记录各种数据。
4、试验台采用液压负载机构与机械负械机构相结合的原理,结构更先进更合理。
5、再增加一个高低温试验箱,可以连续进行操纵软轴的高低温试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航空操纵软轴综合试验台实施例一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航空操纵软轴综合试验台实施例二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峰值保持仪1、电气箱2、筒式拉压传感器3、左工装夹具组件4、中间工作台架组件5、变速电机6、万向轮7、曲柄连杆机构8、右工装夹具组件9、液压油缸10、滑板导轨组件11、右工作台架12、液压泵站13、左工作台架14、手轮丝杠螺母机构1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航空操纵软轴综合试验台,主要由中间工作台架组件5、左工作台架14、右工作台架12、万向轮7、峰值保持仪1、变速电机6、曲柄连杆机构8、筒式拉压传感器3、液压油缸10和滑板导轨组件11组成。
所述中间工作台架组件5由若干节工作台架首尾相接构成。所述左工作台架14和右工作台架12分别设置在中间工作台架组件5的左右两端。所述中间工作台架组件5、左工作台架14和右工作台架12的底部均装置有万向轮7。所述峰值保持仪1有二件,左右各一件,分别装置在左工作台架14和右工作台架12上,所述变速电机6和曲柄连杆机构8均装置于左工作台架14上,变速电机6输出端与曲柄连杆机构8首端相连。所述筒式拉压传感器3有二件,左右各一件,分别装置于左工作台架14和右工作台架12上,并置于待测试的航空操纵软轴的旁侧。所述液压油缸10和滑板导轨组件11装置于右工作台架12上,液压油缸10的缸体与滑板导轨组件11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钧杰,未经苏钧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6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车间二层操作平台引道与运输道路立体交叉布置结构
- 下一篇:离子感应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