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路面标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6744.X | 申请日: | 200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2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霍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斌 |
主分类号: | E01F9/053 | 分类号: | E01F9/053;E01F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龚明明 |
地址: | 52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面 标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标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公路路面和城市道路路面上主要设有中心线、快慢车道界线、停车线以及人行横线等,都是用黄、白两种专用漆喷涂的。这些功能性的交通指示标志往往设在机动车道上,以行人为主的路面上则很难见到图案标志,使这部分路面显得单调沉闷。
1999年5月5日公开的申请号为97230356.1(授权公告号CN 2317242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荧光路面标志,该标志形状象槽钢,槽底分两层,第一层为荧光层,表面有齿条状防滑线,第二层为基底层,和槽帮制作为一体,第一层与第二层粘合在一起,槽帮外侧设置有加强筋。槽底也可以不分层,用荧光材料和基底材料混合在一起制成槽底,铺设时荧光层与路面平,槽帮埋入地下,荧光层的颜色,按交通法规要求进行调配。该荧光路面标志的缺点在于:荧光层的色彩或图案是固定不变的,即其一旦在路面上安装好就不能再随意更换,这一特点极大地限制了该荧光路面标志的用途范围,使其仅具有功能性的交通指示作用或公益性的装饰效果而不能投入商业化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标牌装置,该产品安装容易且表面的色彩、图案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盖体与底座,盖体架设在底座中心的开口上,盖体上设有色彩层,在色彩层上方覆盖有保护层。
为使产品更加美观醒目,盖体上设有夜光图案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丝印工艺使油墨附着在盖体表面形成色彩层,图案丰富、色彩鲜艳,色彩层在由复合材料压制而成的盖体表面有很强的附着力,同时对各种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色彩层中包括采用夜光油墨形成的夜光图案层,使图案更加醒目并在夜晚起到警示作用。如需更换产品表面的图案,只须用打磨机磨去表层再印制其他图案即可,方便简单且经济环保。色彩层上的保护层形成保护屏障,使图案不受污染及其他损害。
图面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外形形状为圆形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形形状为方形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盖体1与底座2,盖体1架设在底座2中心的开口上,底座2边缘设有突棱21。盖体1与底座2均由复合材料经模具热压制成,复合材料中包括无碱无捻玻璃纤维纱、不饱和聚酯、DMC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增强模塑料等混合而成,复合材料中放入了螺纹钢骨架作为加强筋11。加强筋11与突棱21的作用在于使盖体1与底座2更加坚固,以增强盖体1与底座2的承重能力。
如图3、图4所示,盖体1上设有色彩层3,色彩层3是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油墨附着在盖体1表面形成,图案丰富、色彩鲜艳,能达到各种图案和文字的印刷要求,油墨干了以后在盖体1表面有很强的附着力,既使用毛刷也刷不掉色,同时对各种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盖体1还设有夜光图案层4,往往在一个画面中有一部分内容需要重点突出,尤其本实用新型的路面标牌装置是投入商业化应用,即成为各商业实体的一种新的广告载体之用,因此需要将商业实体的产品商标、公司名称、标志性用语等内容以醒目的方式突出性显示,以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达到理想的宣传目的。夜光图案层4即用来突出显示此部分内容,夜光图案层4是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使夜光油墨附着在盖体1表面或色彩层3的表面形成。
参见图3,在印刷色彩层3时,将夜光图案层4的位置镂空,然后在镂空的位置充填夜光油墨形成夜光图案层4,此种实施例的夜光图案层4镶嵌在色彩层3中。参见图4,首先在盖体1表面印制一层色彩层3,待色彩层3干透后,在色彩层3的表面的相关位置再印制夜光图案层4,此种实施例的夜光图案层4附着在色彩层3的表面。夜光图案层4使整个图案的重点内容更为突出醒目,并起到在夜晚警示行人的公益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斌,未经霍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67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