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眼镜收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7005.2 | 申请日: | 200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80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清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清溪 |
主分类号: | A45C11/04 | 分类号: | A45C11/04;A45C15/00;A45C15/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镜 收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收纳装置,尤其是一种眼镜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与文明的进步,民众的物质与生活享受渐渐提升,对知识的求知欲念也渐渐炽热,但往往使用错误的方式,而将灵魂之窗,也就是民众自身的眼睛使用过度,导致近视的产生,而必须借助眼镜来增进视力,眼镜是镶嵌在框架内的透镜镜片,戴在眼睛前方用以改善视力以及保护眼睛。另外,除了近视须借助眼镜来改善视力,老花、远视或弱视等等皆须借助眼镜来改善视力。
因此,眼镜成了脸上的沉重的包袱重物,在平时若不需借助眼镜或眼睛疲劳时,会将眼镜摘下让眼睛休息,而往昔民众都使用眼镜盒来保护眼镜免于磨损、刮伤,但因其材质硬、体积庞大、携带不方便,于是很少有人外出时随身携带眼镜盒,因此常使眼镜容易刮伤、损坏,又须多花钱再购买一付新眼镜。
有鉴于此,发展一种轻薄短小且外出携带方便的眼镜收纳装置,是产业亟欲发展的技术。轻薄短小的眼镜收纳装置不仅携带方便放置口袋亦不占空间并且可以于不需要戴眼镜或眼睛疲惫时,将眼镜放入眼镜收纳装置保护眼镜不受到外界刮伤、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镜收纳装置,以解决上述现今眼镜盒未能达成的标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眼镜收纳装置,其包含:
一第一盒体,该第一盒体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眼镜的一镜片;
一第二盒体,该第二盒体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眼镜的另一镜片;以及
一连接盒,该连接盒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盒体以及该第二盒体连结,该连接盒用以容置眼镜的鼻垫部。
其中上述第一盒体以及该第二盒体内部分别具有一软垫,该软垫由形变将眼镜的镜片紧紧夹住。
其中上述眼镜收纳装置上还具有一液晶面板。
其中上述眼镜收纳装置上还具有一发光组件。
其中上述眼镜收纳装置上还具有一吊带。
其中上述第一盒体、该第二盒体以及该连接盒为一U型构造。
其中上述连接盒的U型构造上方开口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扣合部与一第二扣合部,该第一扣合部与该第二扣合部相互扣合。
其中上述第一盒体、该第二盒体以及该连接盒以U型构造相互连结,形成两个面,分别为一第一平面以及一第二平面,其中该第一平面具有一沟槽,该沟槽用以容置眼镜的脚架。
其中上述眼镜收纳装置还包含一束带,该束带的中段部与该连接盒结合,该束带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对相对应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眼镜收纳装置,还包含:
一第一盒体,该第一盒体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眼镜的一镜片;
一第二盒体,该第二盒体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眼镜的另一镜片;以及
一连接盒,该连接盒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盒体以及该第二盒体以枢纽的方式两端分别与该第一盒体与该第二盒体枢接,该连接盒用以容置眼镜的鼻垫部。
其中上述眼镜收纳装置还包含:
一束带,该束带的中段部与该连接盒结合,该束带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对相对应的卡扣;
一液晶面板;
一发光组件;以及
一吊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眼镜收纳装置其效果是:
1)由更改眼镜收纳装置的构造及其外型,使眼镜收纳装置具有更轻薄短小并且有可折迭的外型以达到外出携带方便,并且放置于口袋内亦不会造成口袋外观过于鼓胀。
2)由添加液晶面板以及发光组件,以达到具有影音灯光功能的数字化效能。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建构的眼镜收纳装置的示意图;
图1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建构的眼镜收纳装置的示意图;
图1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建构的眼镜收纳装置的示意图;
图1D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建构的眼镜收纳装置的示意图;
图1E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建构的眼镜收纳装置的示意图;
图1F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建构的眼镜收纳装置的示意图;
图1G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建构的眼镜收纳装置的示意图;
图2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建构的眼镜收纳装置的示意图;
图2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建构的眼镜收纳装置的示意图;
图2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建构的眼镜收纳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清溪,未经杨清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70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组式真空装置
- 下一篇:竹木重组型材模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