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容积式冷凝燃气炉换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7496.0 | 申请日: | 200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55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宋焕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焕臣 |
主分类号: | F24H8/00 | 分类号: | F24H8/00;F24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积 冷凝 燃气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设有红外线选择吸收表层的容积式冷凝燃气炉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冷凝燃气炉换热装置一般分为两种,其一是采用翅片分体式,即换热器与冷凝器为上下分体结构,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经翅片传导,导热路径长,热传导效率低;其二是容积冷凝燃气换热装置,由于换热管都较宽,耐压性不好,影响了换热装置的性能。
另外,由于现有的冷凝燃气炉多为红外线封闭燃烧方式,无论是翅片式还是容积式,其燃烧室内都没有红外线选择性吸收表层,这就丢失了辐射能的吸收,损失了一定的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容积式冷凝燃气炉换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燃烧室内没有红外线选择性吸收表层,不能对辐射能吸收,损失了一定热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容积式冷凝燃气炉换热装置,由筒体、燃烧室、换热扁管、生活用水水换热波纹盘管、隔温橡胶套管和下封头及水容积腔组成,其特征是燃烧室的内壁镀有红外线选择性吸收表层,换热扁管穿过水容积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燃烧室的弧形底面和下封头的弧形面连接,形成换热烟气管群。
在燃烧室和筒体之间装有生活用水水换热波纹盘管,在生活用水水换热波纹盘管的热水出水直线引出段的外壁套装一隔温橡胶套管。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燃烧室在上的倒置方式,并在燃烧室内壁镀有红外线选择性吸收表层,通过镀有红外线选择性吸收表层的燃烧室内壁,燃烧时的红外辐射能量得到充分吸收,再经较窄、超扁的换热扁管吸收显热及潜热,从而能有效的提高换热效率和耐压能力。
2、在燃烧室下底的弧形底面上焊装有数根不锈钢扁管,数根不锈钢扁管与外筒底端的下封头上的弧面焊装连接,构成自上而下的烟气换热管群,从显热吸收逐渐过渡到潜热吸收,冷凝吸收效果明显。
3、在燃烧室外层与筒体之间绕有数圈生活用水水换热不锈钢波纹盘管,生活用水水换热波纹盘管两头由换热装置下端引出,其中生活用水水换热波纹盘管热水出水管引出直线段的外壁套装一隔温橡胶套管,从而不会影响冷凝段工况,由于采用生活用水水换热波纹盘管水水换热,在有限的长度内增大了换热面积,降低了成本,盘卷工艺简单。
4、生活用水水换热盘管采用波纹盘管,比同等长度的普通盘管换热面积增大约一倍,在提高热交换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筒体,2、燃烧室,3、红外线选择性吸收表层,4、换热扁管,5、下封头,6、生活用水水换热波纹盘管,7、生活用冷水进水接头,8、生活用热水出水接头,9、采暖热水输出接头,10、采暖低温回水接头,11、隔温橡胶套管,12、水容积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容积式冷凝燃气炉换热装置,参照图1、图2、图3,在筒体1内的上部设有燃烧室2,燃烧室2的内壁镀有红外线选择性吸收表层3,在燃烧室2(已冲有数个扁孔)的弧形底面上,焊装有换热扁管4,换热扁管4穿过水容积腔12,其下端与下封头5(已冲有数个扁孔)的弧形面焊装连接,形成烟气换热管群;在燃烧室2与筒体1之间还装有生活用水水换热波纹盘管6,生活用水水换热波纹盘管6的两端沿着筒体1的内壁下引至生活用热水出水接头8和生活用冷水进水接头7并连接,另外在生活用水水换热波纹盘管热水出水管引出直线段的外壁上套装一隔温橡胶套管11,在筒体1上下两端分别装有采暖热水输出接头9和采暖低温回水接头10,以上结构部件除隔温橡胶套管11外,均为耐腐蚀不锈钢材料焊装及螺丝连接組成。
实施例2、容积式冷凝燃气炉换热装置,参照图1、图2、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燃烧室2的深度应为65~95mm之间,本实施例采用95mm深度,燃烧室2内壁红外线选择性吸收表层3的材料频率波长本实施例采用1.3~5微米之间,换热扁管4本实施例采用了宽30mm×厚6.5mm扁管54根,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合红外线封闭鼓风或引风燃烧倒置方式,即燃烧器在换热装置上面,烟气经换热扁管4从换热装置下面排出,来自燃烧器的高温辐射和烟气中的热能首先被镀有红外线选择性吸收表层3的燃烧室2的内壁大量吸收,并传导给水容积腔12的水,采暖热水在水泵的推动下不断被送出,经散热器散发完热量的低温回水也不断的通过采暖低温回水接头10回流入换热装置的低部,此时换热装置底端温度较低,烟气中的剩余热量进入换热扁管4继续下行与水交换热量,在采暖低温回水的吸收作用下,烟气中的显热能量很快被吸收、冷却,进而,烟气中的水蒸气被冷凝,冷凝水沿换热扁管4内壁随烟气从下面流出,潜热被吸收,从而实现冷凝节能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焕臣,未经宋焕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7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