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路灯的灯座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7986.0 | 申请日: | 200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6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派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古斯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1/00;F21V3/00;F21V17/00;F21W131/103;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瑾;王黎延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龟山乡***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路灯 灯座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LED)灯,尤其是一种LED路灯的灯座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用于照明的水银路灯,由于长时间使用下产生的高热容易使灯泡的使用寿命缩短,耗电量高且不符合环保的要求,故已逐渐被具有亮度高、省电、寿命长等诸多优点的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灯具所取代。
应用于户外照明用的LED路灯用来作为指引行人或车辆的用途,路灯间有一定距离,以避免设立过多的路灯会让市容显得杂乱,另一方面也可降低成本;然而,目前一般道路上却常存在路灯未投射到的区域,严重者甚至可能影响行人或车辆的安全。
路灯间存在未照明区域的一个原因在于路灯灯座与灯杆的夹角;如图1A所示,为目前照明路灯的示意图,包括灯杆1、灯臂2以及灯座组3,该灯臂2与灯杆1的夹角为X,一般约在101度至105度之间,在该夹角X下,灯座组3投射在地面的照射面积为A,请另参阅图1B,当灯臂2与灯杆1的夹角由X提高至Y,由于改变了灯座组3往地面投射的方向,灯座组3投射在地面的照射面积即由面积A扩大为面积B,据此可改善路灯间存在未照明区域的问题。
上述中,改变灯座组3往地面投射的方向在于改变灯杆1与灯臂2的夹角;但是,一般路灯的灯杆1与灯臂2的夹角为固定的,欲改变灯杆1与灯臂2的夹角则需重新设立灯杆1与灯臂2,此举将花费大量的金钱、人力与时间,尤其路灯属于公共设施,置换众多灯杆1易有浪费公众费用的顾虑;因此,如何在原灯杆1与灯臂2的夹角下改变灯座组3向地面投射的方向,即为本实用新型当前所研究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路灯的灯座改良结构,可改善路灯间存在未照明区域的问题,可节省置换路灯灯杆的庞大费用。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路灯的灯座改良结构,主要包括内部成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灯槽的灯座,灯槽具有纵向相对于透光板的平面呈倾斜设置的底面,灯座内对应灯槽且沿其底面设有发光模块,透光板连接灯座以封合罩盖两组或两组以上发光模块。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LED路灯的灯座改良结构,由于灯座内的灯槽设有呈纵向倾斜的底面,不需重新设立灯杆与灯臂即可改变LED路灯投射方向;借此,提供可改变投射方向的照明装置,改善路灯间存在未照明区域的问题,并可节省置换路灯灯杆的庞大费用。
附图说明
图1A为惯用路灯的灯臂与灯杆的夹角为X的投射示意图;
图1B为惯用路灯的灯臂与灯杆的夹角为Y的投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LED路灯的灯座改良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LED路灯的灯座改良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LED路灯的灯座改良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LED路灯的灯座改良结构另一个视角的侧视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LED路灯的灯座改良结构应用于路灯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灯杆
2 灯臂
3 灯座组
X 夹角
Y 夹角
A 投射面积
B 投射面积
10 灯座
11 散热片
12 灯槽 121 底面
20 发光模块
21 基座
22 基板
23 发光单元 231 发光二极管
24 反射灯罩 241 容置槽
25 透光镜
30 透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古斯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奥古斯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79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