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束环钳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8076.4 | 申请日: | 2008-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94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明杰 |
主分类号: | B25B25/00 | 分类号: | B25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杨建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束环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手工工具的钳子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束环钳。
背景技术
以往较细的管路如水管等在连接时,是以二管径不同的管体,以管径大的管体套在管径小的管体外侧的方式迫紧套接,而为了让二管体能够接合地更加紧密,会配合使用如第1图所示的束环A,以增加二管体间接合的紧密度,而该束环A是由一内环A1及一外环A2构成,该内环A1是由一长条状的片体以两端交错的方式绕成环状所形成,其中该内环A1一端成型二第一控制凸片A11,该二第一控制凸片A11间具一间隙A12,该内环A1另一端成型一第二控制凸片A13,该第二控制凸片A13并容纳在该二第一控制凸片A11之间的间隙A12内,该外环A2是由一长条状的片体弯曲形成,该外环A2又套设在该内环A1外;
而目前配合此种束环A使用的钳子,如第2图所示,由一夹钳10及二夹片20构成,该夹钳10由二枢杆11枢接构成,该各枢杆11一端成型为夹合端111,另一端成型为操作柄112,该二枢杆11间又以一枢扣12枢接,且该枢扣12与该各枢杆11枢接的位置位于该各枢杆11的夹合端111与操作柄112之间,使该二枢杆11枢接成X字形,该二夹片20则分别固接在该夹钳10二枢杆11的夹合端111上,该二夹片20彼此相对的面上又如第3图所示,在周缘成型复数缺口21;
以此种钳子配合该束环A使用时,如第4图所示,该束环A的内环A1的二第一控制凸片A11分别容纳在该一夹片20的其中二缺口21内,并以该二夹片20夹合该内环A1的二第一控制凸片A11及第二控制凸片A13,再控制该二枢杆11的操作柄112使该二枢杆11的夹合端111相对接近让该二夹片20夹合,如第5图所示,使该各第一控制凸片A11与该第二控制凸片A13的间距缩小以扩张该内环A1的内径,便能让该束环A套合在管体外,松开钳子后,该束环A的外环A2又会束住内环A1,使该第二控制凸片A13与该各第一控制凸片A11的间距增加,让该内环A1的内径缩小,令该束环A束在管体外,以增加迫紧套接的二管体间接合的紧密度;
不过,工作人员在使用上,必须持续施力握住该夹钳10的二操作柄112,较为费力,若是分神没有握紧,还可能让该束环A脱离该二夹片20的限制而弹出,造成危险,所以要如何固定该二夹片20的位置,便成为本创作人开发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新型目的在提供一种束环钳,其利用固接在万能钳二夹合端的二夹片去夹住束环,并固定该二夹合端的位置,让使用者不需持续施力即可定位该束环。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为:该束环钳由一万能钳及二夹片构成,该万能钳具一枢杆、一夹头、一控制杆、一调整杆及一弹簧,该枢杆一端设置一螺丝,另一端与该夹头枢接,且该枢杆与该夹头上分别相对成型一夹合端,该夹头与该控制杆的一端枢接,该控制杆与该调整杆的一端枢接,该调整杆的另一端抵顶在该枢杆的螺丝,该弹簧两端分别与该枢杆及该夹头连接,该二夹片分别固接在万能钳的枢杆及夹头的夹合端,且该至少一夹片的周缘成型至少一缺口,该缺口的延伸方向又与该枢杆两端的延伸方向相同;该二夹片中有一夹片成型二缺口;该二夹片中有一夹片成型复数缺口;该二夹片上皆成型复数缺口;该二夹片中另一夹片相对该些缺口成型锯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控制该控制杆相对该调整杆枢转,该控制杆并连动该夹头相对该枢杆枢转,该夹头又连动该弹簧拉伸或复原,如此在该夹头相对该枢杆枢转时,便能连动该二夹片相对远近位移,且在该二夹片夹住束环使用时,该万能钳还可固定该二夹合端的位置,让使用者不需持续施力即可定位该束环。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束环的立体图。
图2现有技术钳子的示意图。
图3现有技术钳子夹片的示意图。
图4现有技术钳子夹片缺口容纳第一控制凸片的示意图。
图5现有技术钳子以夹片夹住束环的示意图。
图6本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本新型实施例其中一夹片上成型一缺口的示意图。
图8本新型实施例其中一夹片上成型二缺口的示意图。
图9本新型实施例其中一夹片上成型复数缺口,另一夹片上成型锯齿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
夹钳 10
枢杆 11
夹合端 111
操作柄 112
枢扣 12
夹片 20
缺口 21
束环 A
内环 A1
第一控制凸片 A11
间隙 A12
第二控制凸片 A13
外环 A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明杰,未经吴明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80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哒嗪酮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下一篇:滚筒刷专用电动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