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棉被用网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8594.6 | 申请日: | 200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0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谢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加明 |
主分类号: | D04G1/00 | 分类号: | D04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立成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江涵 |
地址: | 362000福建省漳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被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棉纱网,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包裹棉被棉絮的外表被面用网。
技术背景
现有的用于包裹棉被棉絮的被面网结构都及其简单,如图1,经线1’和纬线2’纵横交叉,经线依次从上方和下方穿越纬线形成网状,这种棉被用网的缺点是,包裹棉絮或被面后,由于经线和纬线在各自的垂直方向上没有限制,结构极不稳定,受到外力后或手触摸,经线或纬线很容易就会发生位移,并线,在网面上产生空洞,甚者还会累及下面的棉絮质量受到损伤,并且由于受力状况差,其对所包括棉絮的弹磨及限制也不紧密,时间一长,棉絮本身就可能产生的位移而无法被网限制,因此棉絮也容易可能出现空洞或局部脱落堆积情况,最终造成整条棉被的使用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棉被用网,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组成网的线受力结构稳定,不易变形产生空洞等不良情况的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棉被用网,包括互相平行的经线,其特征在于:
各经线均由依次连接的链扣组成;相邻的经线之间具有两条连接线;一条连接线穿绕过左经线的链扣后,向右下方倾斜延伸到达右经线,穿绕过右经线的链扣后,再向左下方倾斜延伸到达左经线并穿绕过左经线的链扣,如此反复向下转折延伸并依次穿绕过左经线和右经线的链扣;另一条连接线也反复向下转折延伸并依次穿绕过左经线和右经线的链扣;上述两条连接线在相邻的两条经线之间形成从上到下的“X”形交叉排列。
经线上的链扣大小相同,链扣环环依次相套呈链状。
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两条连接线相对于两条经线的中线对称,其形成的“X”形交叉的交点在两条经线的中线上,也即,一条连接线穿绕过左经线的链扣时,另一条连接线穿绕过右经线与该链扣对应位置的链扣。
连接线一次穿绕过经线上的两个相邻链扣。
同一条经线上相邻两穿绕点间的距离均相等,距离在2mm到7mm之间。
两条连接线相交形成的交叉点,以其相邻两个交叉点及该相邻两个交叉点间左右经线上相对应的两穿绕点为端点形成的四边形为正方形,其面积介于2*2mm2至10*10mm2之间。
两条相邻经线之间的距离在4mm到10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链扣组成的经线更加牢固,任何方向对网施加的里都会被穿绕过链扣的连接线分散到链扣上,从而大大改善网的受力状况,长期使用,不会出现破洞、棉絮移位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网状,可向四周根据需要无限延伸。
本实用新型包括若干条平行的经线1,两条相邻平行经线1之间具有两条连接线2、3。经线1与连接线2、3均由21支涤棉纱制成。
如图3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经线1由大小相同、环环相套呈链状的链扣4组成,链扣4具有扣眼。
如其中的两条经线,为表述方便,称为左经线11和右经线12,一条连接线2穿绕过左经线11的链扣41和与链扣41套接的链扣42后,向右下方倾斜延伸,到达右经线12与该链扣41对应位置的链扣41’相隔3个链扣距离的链扣44’,并穿绕链扣44’和链扣45’,再向左下方倾斜延伸,到达与上述被穿绕的左经线链扣41相隔6个链扣距离的链扣47并穿绕链扣47及链扣48,再向右下方倾斜延伸,穿绕链扣50’和链扣51’,......,如此反复向下转折延伸并依次穿绕左经线11和右经线12的链扣,另一条连接线3与该连接线2以对称的方式反复向下转折延伸并依次穿绕左经线11和右经线12的链扣41’、42’、44、45、47’、48’、50、51,......,如此反复转折延伸并依次穿绕左经线11和右经线12的链扣。
连接线2和连接线3由于以上述对称的方式穿绕经线11和12的链扣,形成X形,X形的交叉点位于经线11和经线12的中间线上。
连接线2、3穿绕过经线11、12的链扣的位置即为穿绕点,同一条经线上相邻两穿绕点间的距离均相等,即经线11上穿绕点411与451,451与461间距离相等。
连接线2、3相交形成交叉点,以其相邻两个交叉点及该相邻两个交叉叉点间左右经线上相对应的两穿绕点为端点形成的四边形为正方形,即以交叉点421、431,及穿绕点411、441为端点形成正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加明,未经谢加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85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