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翻转与开闭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9100.6 | 申请日: | 200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87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廖碧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碧桃 |
主分类号: | A23P1/10 | 分类号: | A23P1/10;A21B3/13;A21B3/00;A21C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 军;张 瑾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翻转 开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食品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模具翻转与开闭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传统浇注成型作业中,因成品须要较长的成型时间进行固化发泡成型,因此,必须有整组模具设备以履带或类似运转方式排列输送,而浇注下料结构则固设于机台的上方处,借由模具接续循环移位,进行浇注作业。
而当注料于模具模穴后,尚必须予以加热进行发泡作业,且须在适当时间翻转模具使受热分布均匀,达到发泡成型充满整个模穴,确保成品外观完整不缺料而造成不良品;不过,依现行机械作业方式,对于模具的翻转仍采取人工进行,然而,此种作业方式不仅不够科学,翻转的时间不一,产品仍会因受热不均出现瑕疵;另一方面,模具笨重且具有高温,人工翻转非常耗力费时,且易发生烫伤等工伤意外;而除了翻转模具之外,尚有开模进行注料后闭模进行循环移位,受热成型后再开模取出产品等程序,由于模具在不断循环加热过程中,会累积相当热量,以人工操作更是危险;显然,如能以全机械自动化进行上述容易发生危险的作业,将是唯一且迫切的当急之务。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前即已针对此课题开发出多项专利结构,解决模具自动翻转受热的问题;今即再针对这项课题进一步研究,开发出本实用新型“模具翻转与开闭模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自动的模具翻转与开闭模结构,可解决人工操作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模具翻转与开闭模结构包括模具、闭模结构、开模结构及模具翻转结构,其中模具由上掀模及下底模在一端枢接组成,开模及闭模结构设延臂,在该延臂开放端设挡针,而该模具翻转结构则设相对的两个回转盘,该两个回转盘在相对面适中部位设有横穿道,该回转盘以动力结构使其进行回转。
本实用新型利用自动输送的模具行经每一个结构时,其延臂以挡针结合于模具对应的结合孔并回转连动使模具进行开模或闭模动作;而模具结合于回转盘时则可进行180°回转;
借由上述结构,特可达到自动化的模具翻转与开闭模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机台的配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开关定位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侧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闭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模具锁定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翻转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翻转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翻转结构翻转动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模具解除锁定动作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开模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开模结构动作一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开模结构动作二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闭模结构 10 延臂 11 伸缩缸
12 伸缩臂 120 挡针
2 模具翻转结构 20 回转盘 21 横穿道
22 弧形堤 23 动力结构 24 排齿条
25 伸缩缸 200 同轴齿轮
3 开模结构 30 延臂 31 伸缩缸
32 伸缩臂 33 挡针
4 模具 40 上掀模 41 下底模
42 导杆 43 固定体 44 穴座
400 定位体 401 结合孔
5 机台
6 注料区
7 第一渐扩张体
8 第二渐扩张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翻转与开闭模结构在机台的配置图,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碧桃,未经廖碧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91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