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解离子接地极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0553.0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99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必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必臻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312500浙江省新昌县城关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离子 接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防雷器件,具体的说是电解离子接地极。
背景技术
传统的避雷接地方式是在地面铺设大面积的金属材料来降低一定区域内的 电阻,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接地稳定性差:电极与地面属于干性接触,干燥与潮湿时接地电阻起伏 较大;而且由于腐蚀作用,接地电阻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较快。
2、周期寿命短:现有电极防腐较差,每隔3-5年需要对土壤重新进行改造 以降低土壤电阻率。
3、实施难度大:工程量大,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接 地稳定性差、周期寿命短、实施难度大等缺陷,提供一种电解离子接地极。为 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解离子接地极,其特征是:在两端封闭的导电管内容纳电解离子化合物, 在导电管的管壁上焊接引出线,在导电管的中下部管壁上开设离子交换孔,在 导电管的上部管壁上开设透气孔,在离子交换孔和透气孔上封有胶布,在导电 管外配有填充剂。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 术特征:
所述两端封闭的导电管由筒状管体和分别连接在管体两端的顶盖和底盖构 成。
所述的筒状管体由铜管、不锈钢或者电镀铜包钢制成。
所述的电解离子化合物为包括可逆性缓释填充剂、引发剂和增效电解离子 填充剂的混合物。
所述的填充剂为离子散发剂与长效降阻剂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电极内部与外部的离子释放效应,改善电极与周边土壤 的基础环境,达到降阻目的,并具有以下效果:
1、接地稳定性高:外部填充剂具有良好的防腐、吸水、保湿性能,不受气 候变化的影响,接地电极在施工完成一周后进入持续稳定状态,不受土壤的干 湿影响,因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寿命周期长:具有防腐效果,离子自动补充,有效寿命周期在30年以 上。
3、施工简单,工程量小,综合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中:
1-顶盖,2-胶布,3-透气孔,4-筒状管体,5-引出线,6-电解离子化合物, 7-胶布,8-离子交换孔,9-底盖,10-填充剂,11-防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完善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电解离子接地极,是在两端封闭的导电管内容纳电解离子化 合物6,在导电管的管壁上焊接引出线5,在导电管的中下部管壁上开设离子交 换孔8,在导电管的上部管壁上开设透气孔3,在离子交换孔8和透气孔3上封 有胶布7/2,在导电管外配有填充剂10(见图2)。
更为具体的:
两端封闭的导电管由筒状管体4和分别连接在管体两端的顶盖1和底盖9 构成;
筒状管体4由不锈钢或者电镀铜包钢制成;
电解离子化合物6为包括可逆性缓释填充剂、引发剂和增效电解离子填充 剂的混合物;
填充剂10为离子散发剂与长效降阻剂的混合物。
施工时,如图2:
1)钻一个直径约10cm的孔,根据使用型号的不同,深度一般为1.5~6.0 米(比接地极的长度大50cm);
2)将填充剂10调成浆糊状,放于孔内;
3)将接地线与接地极的引出线连接好,并将盖在离子交换孔8和透气孔3 上的胶布7/2撕去;
4)将接地极放置于孔内,并将剩下的填充剂填于孔内的空隙内;
5)如果多根施工,用导体如紫铜带或是其它金属导电体将所有接地极的引 出线连接起来,并引至接地测试点;
6)测试,符合要求,回填土,恢复植被。
其他注意事项:
孔内的回填料不能以其它物料如泥沙或沙砾替代。
当一套接地极达不到地阻要求时,可用二套或几套并联使用,相邻接地极 之间的间隔不宜小于5米;引出线采用95mm2裸铜绞线,引出线与接地极体之 间采用放热焊剂进行焊接。
回填自然土壤时,不可盖过接地极顶部,应留出接地极头部的透气孔3畅 通,其上盖防护盖11。
经实验证明,土壤电阻率过高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缺乏自由离子的辅助导电 作用。本实用新型导电管外部的填充剂是以具有强吸水力、强吸附力和阳离子 交换性能高的材料为主体,配以长效、降阻、防腐功能强、膨胀系数高不受温 度变化影响、耐高电压冲击的多种化学材料为辅料、主要用于解决接地导体周 围的湿度、离子生成含量、防腐保护等问题,使导体与大地紧密结合,从而降 低了电极与土壤的接触电阻,改善了周边土壤的电阻率,有效地增强了雷电导 通释放能力。导电管内部的电解离子化合物,能充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通过 潮解作用,将活性电离子有效释放到土壤中,与土壤及空气中的水分作用,更 加促进导体外部缓释降阻,且保持阻值长期稳定。导体内部的化合物,随时间 的延长逐步化合成胶质透明状态。我们利用胶质化合物的导电性能,使整个系 统能够长期处于离子交换的状态中,从而构成了理想的电解离子接地系统。工 程施工简单,当室外不具备施工条件时,在楼房最底层的室内也可安装使用, 单极占地只需0.1平方米,对施工条件的宽容性尤其适用于在建筑物密集的城 市内使用。工程附加费用小,使用寿命长,导体内的缓释填充剂埋设后,接地 电阻会逐渐下降,半年至一年内达到稳定值,埋设缓释过程可以长达30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必臻,未经黄必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0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