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灶具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1140.4 | 申请日: | 2008-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67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小平 |
主分类号: | F23D14/00 | 分类号: | F23D14/00;F23D14/58;F24H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1321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灶具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的关键部件,具体是宾馆、饭店厨房的灶具上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宾馆、饭店厨房内的燃气灶具燃烧器的结构是:燃烧器座1朝上的敞口处水平嵌装着一火帽2(图5、图6所示),火帽的中心制有一向上的副喷火孔2-1,副喷火孔的周围又制有排列成圆形的一组主喷火孔2-2。点火后,火焰分别从主喷火孔和副喷火孔喷出,对烹调用锅的锅底加热。
以上灶具燃烧器的缺陷是:排成一圈的主喷火孔距离锅的中心较远,仅靠中心的一个副喷火孔,使用时喷出的火头热量不够,锅底中心区域升温较慢,难以满足烹调时对温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燃气灶具燃烧器的改进,该灶具燃烧器应能有效地对喷火位置进行调整,具有火焰分布合理、温升迅速、结构简洁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燃气灶具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座以及燃烧器座的朝上敞口处水平嵌装着的火帽,火帽的中心制有一向上的副喷火孔,副喷火孔的周围又制有排列成圆形的一组主喷火孔;其特征在于副喷火孔与主喷火孔之间还制有一组辅助喷火孔,该组辅助喷火孔均匀分布并排列成为主喷火孔的同心圆。
所述的辅助喷火孔中心与火帽中心的距离是主喷火孔中心与火帽中心距离的五分之二至四分之三。
所述的辅助喷火孔有6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由于增加了一组辅助喷火孔,使用时火焰分布更加合理,燃烧热量得到明显增加,因而使得加热时锅底的稳升状况大为改善,有效地满足了烹调时对温度的要求;另外,所改动的结构简单,制造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器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火帽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火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灶具的火帽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灶具的火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述,该燃气灶具包括燃烧器座1以及在燃烧器座的朝上敞口处水平嵌装着的火帽2,火帽的中心制有一竖直向上的副喷火孔2-1,副喷火孔的周围又制有排列成圆形的一组主喷火孔2-2。图1中还可知,这些主喷火孔有规则地排列在火帽上,每个主喷火孔2-2的轴线均与燃烧器轴线形成一夹角并且不在同一平面上(因而图1、图3、图5的剖面均只剖到主喷火孔的一角);这些均与现有燃烧器结构类似。
本实用新型在火帽的副喷火孔与主喷火孔之间制有一组辅助喷火孔2-3,该组辅助喷火孔均匀分布并排列成与主喷火孔同心的圆形;喷火孔的轴线可以是竖直向上,也可以倾斜一定角度,根据需要确定。
所述辅助喷火孔在火帽上的分布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推荐值是:辅助喷火孔中心与火帽中心的距离是主喷火孔中心与火帽中心距离的五分之二至四分之三。
所述的辅助喷火孔数量也可根据需要确定(如选定4个,或6个,或8个,或10个等等),图中显示有6个。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座上端的敞口部位厚度H有了较大增加;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要在清理灶具时(每使用一段时间就需要清理灶具),燃烧器座的取出和安装更加方便。而且,燃烧器座和火盖均用球墨铸铁制作,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小平,未经郑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11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