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换热式热水器中非承压水箱的补水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1359.4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22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程;骆树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德贝里克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景丰强 |
地址: | 315202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换热式 热水器 中非 水箱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承压水箱,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式热水器中非承压水箱的补水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应用于热水器的承压式水箱具有安全性差、制造要求高、使用期限短等不足,技术人员开发了众多非承压式水箱,通过介质换热器来实现水的加热。如专利号为ZL200620073485.8,发明名称为《非承压换热式电热水器》(授权公告号:CN2913937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采用过流式加热结构,通过水箱内的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类似的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720109300.9,发明名称为《即热式空气源热水器水箱》(授权公告号:CN201034371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一般的,水箱内的蓄热介质为水或盐水,相同介质温度及水箱容积下,蓄热介质的多少决定了水箱的利用率。非承压式水箱使用时,随着温度的变化总有一部分水分蒸发掉,造成水箱中水的减少,进而使得水箱的利用率降低,所以要通过水箱上开设的补水口向水箱进行补水,如专利号为ZL200620121527.0,发明名称为《一种非承压蓄水箱浮球式底部自动补水装置》(授权公告号:CN292383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中将补水口设置在水箱底部,另外还设有独立的排污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排污口兼做补水口的用于换热式热水器中非承压水箱的补水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换热式热水器中非承压水箱的补水机构,包括水箱及位于该水箱内的换热器,该水箱底部还设有排污口,该排污口向外连接有一排污管,该换热器与一冷水进水管和热水出水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水进水管管路上串设有第一三通接头,所述的排污管管路上串设有第二三通接头,前述第一三通接头的中间连接口和第二三通接头的中间连接口之间连接有补水管,并且,该补水管管路上设有阀门。
作为改进,所述的水箱侧壁顶部开有溢流口,该溢流口向外连接有溢流管。
便于水位监视,所述的溢流管管路上串设有第三三通接头,所述的排污管管路上串设有第四三通接头,前述的第三三通接头的中间连接口和第四三通接头的中间连接口之间连接有水位监视管。
当水箱需要补水时,接通阀门,当溢流口有水流出或水位达到要求时,关闭阀门,补水完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排污口进行补水,减少了水箱上专用补水口的设计,排污口兼做补水口使用,设计简单化;同时也杜绝了水箱里的水通过补水口蒸发的可能性,延长了补水间隔;补水操作简单快捷,补水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管路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水箱1及位于该水箱1内的换热器100,水箱内装有蓄热介质13,可以是盐水或清水,换热器100具有盘管7和加热器15组成,加热器15向外通过二个接口14与热泵主机连接。
水箱1底部设有排污口9,排污口9向外连接有一排污管6,盘管7与冷水进水管3和热水出水管2相连通,冷水进水管3管路上串设有第一三通接头17和阀门21,热水出水管2上设有阀门20,排污管6管路上串设有第二三通接头5,第一三通接头17的中间连接口c和第二三通接头5的中间连接口c之间的连接有补水管8,并且,补水管8管路上设有阀门4。
水箱1侧壁顶部开有溢流口10,溢流口10向外连接有溢流管11,溢流管11管路上串设有第三三通接头18,排污管6管路上还串设有第四三通接头19,第三三通接头18的中间连接口c和第四三通接头19的中间连接口c之间的连接有水位监视管12。排污管6的管路上还设有截止阀16,如图所示,从左至右,依次布置截止阀16、第二三通接头5、第四三通接头19和排污口9。
正常工作时,阀门21、阀门20均处于接通状态,截止阀16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补水时,接通阀门4,水就从排污口9进入水箱1进行补水,水位可以通过水位监视管12目测,也可以采用水箱1内置的水位检测元件自动检测,当水位达到要求时,关闭阀门4,补水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德贝里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德贝里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13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头立式液压拉床
- 下一篇:一种立式数控车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