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火纤维预制块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1864.9 | 申请日: | 2008-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10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潘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清嘉合晶体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3216浙江省德清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火纤维 预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隔热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耐火纤维预制块。
背景技术
耐火纤维是一种纤维状轻质耐火材料,具有重量容(约是耐火砖的1/10),导热系数低(约是耐火砖的1/6),耐高温,热稳定性好,比热容小,耐机械震动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化工、电子、陶瓷、军工等行业热加工工业炉作内衬材料,可节能15%-35%,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首选节能耐火材料。
现有用于工业炉的耐火纤维块是采用陶瓷纤维经折叠、挤压等工序制造而成。这种耐火纤维块体积较小,在装入工业炉时利用其本身的弹性互相横向叠压覆盖炉内壁表面,拼接后接缝部的交错、覆盖的互补性较差。特别当应用在大型工业炉中时,由于现有的耐火纤维块体积小,使得安装过程极为烦琐,安装效率低、耐火纤维块在炉体内的覆盖精度也无法得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火纤维预制块,其结构合理,安装、运输方便,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耐火纤维预制块,包括耐火纤维毡板,所述耐火纤维毡板顶部设有定位架,所述耐火纤维毡板内部埋设有串杆,所述定位架与串杆通过拉钩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耐火纤维毡板两端设有端挡板。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架由若干横杆和纵杆排列构成框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横杆下方均设有相对应的串杆,所述横杆与串杆通过若干拉钩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架由3根横杆和4根纵杆排列构成,所述3根横杆下方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串杆,所述横杆和串杆分别通过6根拉钩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纤维毡板由高温耐火纤维层和中低温耐火纤维层复合构成。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是:
一、所述耐火纤维毡板内部埋设有串杆,串杆将柔软的耐火纤维串连在一起,即使耐火纤维毡板体积再大也不会散落开,确保安装精度;定位架用于将耐火纤维预制块固定在工业炉上,使得安装更简便、快捷;同时,串杆、拉钩由于是埋设在耐火纤维内,可有效避免被氧化烧灼。
二、所述设置在耐火纤维毡板两端的端挡板使得耐火纤维预制块的结构更加稳定,便于运输和安装。
三、所述定位架、串杆和拉钩均采用耐热钢制成,并构成一个立体框架结构,使得耐火纤维预制块的结构更加稳定。
四、所述耐火纤维毡板由高温耐火纤维层和中低温耐火纤维层复合构成,高温区采用多晶莫来石(氧化铝)纤维,而后方一侧中低温区采用陶瓷纤维材料,即改变了耐火纤维预制块投资成本高的问题,又保持了节能、轻质、耐高温稳定性,使耐火纤维资源利用达到最佳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耐火纤维预制块,包括耐火纤维毡板8,所述耐火纤维毡板8顶部设有定位架,所述耐火纤维毡板8内部埋设有串杆4,所述定位架与串杆4通过拉钩5固定连接。所述耐火纤维毡板8两端设有端挡板3。所述定位架由3根横杆1和4根纵杆2排列构成框架结构,所述3根横杆1下方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串杆4,所述横杆1和串杆4分别通过6根拉钩5固定连接。所述耐火纤维毡板8由高温耐火纤维层6和中低温耐火纤维层7复合构成。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耐火纤维预制块,包括耐火纤维毡板8,所述耐火纤维毡板8顶部设有定位架,所述耐火纤维毡板8内部埋设有串杆4,所述定位架与串杆4通过拉钩5固定连接。所述耐火纤维毡板8两端设有端挡板3。所述定位架由3根横杆1和4根纵杆2排列构成框架结构,所述3根横杆1下方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串杆4,所述横杆1和串杆4分别通过6根拉钩5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清嘉合晶体纤维有限公司,未经德清嘉合晶体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18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