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灌溉针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2075.7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04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余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0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水灌溉器具,特别涉及一种运用于滴灌和渗灌节水灌溉技术中的灌溉器具。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大力推广节水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节水灌溉是节水农业的核心,它通过先进的灌溉方法和节水技术产品将水尽可能均匀、适度地分配到作物根区土壤中,使其经常保持适宜作物生长的水分,通气和营养状况,从而达到提高用水的效率。
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喷灌、滴灌和渗灌,其中以渗灌的用水量为最少,相应节水效果也最为显著,滴灌次之,喷灌最用水最多。喷灌是将灌溉用水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嘴将水喷洒到土地上,与传流地面放水灌溉相比,可节水50%-60%。滴灌是用小塑料管将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附近,水由滴头漫漫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的地方才灌水,而且可长时间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达到既省水又增产,渗灌与地下滴灌相似,只是用渗流管代替滴头全部埋在地下,经过渗流管的水不象滴头那样一滴一滴地流出,而是慢慢地渗流出来,湿润作物根系部分的土壤,属于局部灌溉,可使水的利用率达到90%左右,渗灌节水灌溉技术近年来补引进国内,并进行了小面积试点。现有的滴灌与渗灌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滴灌方面由于滴头出流孔口小、流速低,因此堵塞问题严重,且不易维修,特别是在西北地区水质矿化度比较高的一些地区使用。渗灌方面也存在与滴灌相同的问题,且当前出现在市场上的一种渗灌针由于其结构上的一些原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堵塞和损坏,尽管其在堵塞方面比较易维护,但堵塞频率较高,用户操作起来也较为麻烦,实用性也打了折扣,因此,渗流管易堵塞是滴、渗灌技术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不解决该技术难题,提高可操作性,这二项技术将无法得到真正的推广运用。
专利号为200620035538.7的中国专利报道了一种滴灌器具灌溉针,其缺陷在于采用上下杆结构,所以强度低,容易断裂,影响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大、易维修、实用性强的灌溉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灌溉针,其包括有本体,本体下端具有插入地下的部分,本体上具有进水通道,其特征是:所述本体由主体和套在主体外面可旋转的调节阀套构成,所述出水通道呈孔状,布置在调节阀套上,随着旋转能够与主体上的进水通道连通或断开。
实用上述技术措施后,由于灌溉针在调节和拆卸都比较方便,且整体杆件设计,强度大,不容易断裂,可操作性强,另外内部通道较大,流速相应增大,出水孔小,不易产生堵塞。
作为改进,所述主体具有连通的纵向的进水通道和横向的进水通道,横向通道成长方形孔状,所述调节阀套内壁上设置有开度逐渐变化的内导区以及孔状的出水通道,出水通道与内导区连通,内导区与横向的进水通道连通,通过调节阀套的旋转来调节出水量的大小和开关。
最后,所述内导区开设在调节阀套的下半部,分成螺旋形区间和环形区间,所述的出水通道设在调节阀套的环形区间上并与之贯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整体杆结构,强度大,不容易断裂,不易发生堵塞和损坏,且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实用性强,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滴灌、渗灌技术中易发生堵塞,实用性差的一些技术难题,极大地改善了推广运用滴灌、渗灌节水技术的技术条件,真正的服务于新型高效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灌溉针总体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灌溉针调节阀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灌溉针调节阀的解剖图(展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灌溉针主体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溉针,包括有本体,本体的下端为能够扦入地面下的部分,本体上具有进水通道1,本体由活动连接的主体4与调节阀套3构成,调节阀套3套在主体4上可以旋转,出水通道2呈孔状,布置在调节阀套3上,随着旋转能够与主体上的进水通道1连通或断开。
由于灌溉针本体由可拆卸的主体4与调节阀套3构成,结构比较严密、简单,在调节阀套3与主休4配合处上下端处于密封状态,因此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维护性,且不易损坏。
由于灌溉针的尖端部分设计较长,因此可根据灌溉方式的不同,自由方便地在滴灌和渗灌之间变换,即由针扦入土地的深度来控制,当出水孔在土地之上时为滴灌模式,出水孔在土地之下时为渗灌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20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