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雾过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2336.5 | 申请日: | 200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52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陆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杰明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45/14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2300浙江省上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装置,更具体说是一种油雾过滤器。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中的润滑油、冷却液通常以雾状形式扩散,这些扩散的润滑油、冷却液如果不及时处理收集,往往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油雾过滤装置,如国家知识产权局2007年8月22日公开的“一种油雾净化器”(公开号:CN2936402),该实用新型公开的油雾净化器包括进风段、除雾段和出风段,除雾段设置在进风段和出风段之间,所述除雾段包括壳体,其下部设有导油槽口,所述除雾段的壳体内设有电机、离心式叶轮和滤油网,所述电机和离心式叶轮传动连接,所述滤油网分布在壳体内侧,具有结构紧凑、噪声低等优点。但上述油雾净化器的滤油网仅围绕在电机的周围,因此其净化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另外其噪音也有待于进一步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净化效率高、噪音低的油雾过滤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雾过滤器,它包括进风段、除雾段和出风段,所述进风段的一侧为进风口;所述除雾段设置在进风段和出风段之间,所述除雾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机、离心式叶轮和滤油网,所述电机和离心式叶轮传动连接,所述滤油网分布在壳体内电机对应位置的内侧,所述离心式叶轮顶端对应的壳体内侧还设有离心滤网。
所述离心滤网是玻璃纤维网或树脂纤维网。所述进风段内设有空气过滤层。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油雾过滤器与现有技术的油雾过滤器相比,在离心式叶轮顶端对应的壳体内侧还设有离心滤网,离心叶轮转动送出的空气先在离心滤网进行了过滤,也就是增加了一次过滤,提高了油雾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另外离心滤网的设置还减小了油雾过滤器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雾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风段,2-除雾段,3-出风段,4-进风口,5-壳体,6-电机,7-离心式叶轮,8-滤油网,9-离心滤网,10-空气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雾过滤器包括进风段1、除雾段2和出风段3,进风段1的一侧为进风口4,除雾段2的二侧分别是进风段1和出风段3,所述除雾段2具有壳体4,所述除雾段2的壳体4内包括电机6、离心式叶轮7和滤油网8,所述电机6和离心式叶轮7传动连接,所述滤油网8分布在壳体4内侧。所述进风段2内设有空气过滤层10。上述特征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一致,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油雾过滤器的特点是所述离心式叶轮7顶端对应的壳体4内侧还设有离心滤网9。所述离心滤网9是玻璃纤维网或树脂纤维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杰明,未经陆杰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23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