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氧化电位水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2524.8 | 申请日: | 2008-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12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勤;杨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学勤;杨永福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滑春生 |
地址: | 10002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电位 水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氧化电位水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按比例均匀混盐的氧化电位水发生器。
背景技术
已有的氧化电位水发生器包括外壳,在该外壳内设有电解室,在该电解室内装有电解单元,该电解单元的阴极阳极分别通过相应的电极端子引出外壳。其主要缺点是体积较大,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氧化电位水发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体积较大,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在该外壳内设有电解室,在该电解室内装有电解单元,该电解单元的阴极和阳极分别通过对应的电极端子引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由左側板和右側板扣合构成;所述的电解单元包括阴极板、阳极板、离子膜和隔板,阴极板与阳极板交替重叠设置,在相邻的阴极板与阳极板之间均设有离子膜,在该三者之间的周边用隔板隔开形成一定的间隙;在所述的外壳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的各个间隙相通的进水口,在该外壳的另一端分别设有酸性电解水出口和碱性电解水出口,该酸性电解水出口的内端与所述的阳极板和离子膜之间的间隙相通,该碱性电解水出口的内端与所述的阴极板和离子膜之间的间隙相通。
所述的阴极板和阳极板皆由钛合金板做基体,在该基体表面塗以釕鈦铱合金。
在所述的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外侧设有加强肋。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较主要是设计了一种新颖的电解室进行离子性电解,产生氧化电位水。由于设计了该装置使得氧化电位水发生器的体积变得小了,制造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了,从而能使氧化电位水发生器得到普遍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右侧面)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左側板,2、右側板,3、阴极板,4、阳极板,5、离子膜,6、隔板,7、固定螺栓,8、正电极端子,9、加强肋,10、进水口,11、酸性电解水出口,12、碱性电解水出口,13、负电极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左側板1和右側板2扣合构成的外壳,在该外壳内设有电解室(空腔),在该电解室内装有电解单元。
所述的电解单元包括阴极板3、阳极板4、离子膜5和隔板6,阴极板3与阳极板4交替重叠设置,在相邻的阴极板3与阳极板4之间均设有离子膜5,在相邻的该阴极板3、阳极板4、离子膜5三者之间的周边均用隔板6隔开形成一定的间隙,用固定螺栓7将其组合固定形成电解室,用正负电极端子8和13将直流电源引入电解室。
在外壳的下端设有进水口10,在该进水口10的内端与所述的阴极板3、阳极板4、离子膜5三者之间的各个间隙相通。在所述的外壳的上端分别设有酸性电解水出口11和碱性电解水出口12,该酸性电解水出口11的内端与所述的阳极板4和离子膜5之间的间隙相通,该碱性电解水出口12的内端与所述的阴极板3和离子膜5之间的间隙相通。
所述的阴极板3和阳极板4皆由钛合金板做基体,在该基体表面塗以釕鈦铱合金制成。
在所述的左側板1和右側板2的外侧设有加强肋9。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用普通自来水做原料通过带有离子膜5的电解室进行电解,电解后的水分解为酸性氧化电位水即酸性水和碱性氧化电位水即碱性水。当酸性水的PH值小于2.7、有效氯含量大于20mg/g2时此水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以用来做医疗器械和医疗场所、医务人员的消毒和饮食行业、瓜果蔬菜等的消毒。当碱性水的PH值大于11时可用于各种物品的洗涤具有很强的去油污的作用。
其工作过程如下:
电解用的水由左側板1的下面进水口10进入电解室,电解用的水由下向上经过阴极板3、阳极板4、离子膜5、隔板6组成的电解单元,进行电解。电解是在阴极板3、离子膜5、阳极板4之间进行的,阴极板3与离子膜5之间的水通过其间的间隙即产生碱性电解水,阳极板4与离子膜5之间的水通过其间的间隙即产生酸性电解水,产生的酸性电解水和碱性电解水由电解室上方的两个出水口11和12分别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学勤;杨永福,未经张学勤;杨永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25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