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柜门电机锁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2527.1 | 申请日: | 200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52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吕新民;李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华宏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6 | 分类号: | E05B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硕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玫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柜门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柜门电机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柜门电机锁其构造是由电机通过各种连杆装置来连接所有锁闩(一般是5-7个)的,以完成锁闩的开启和闭合。当遇见技术开启或暴力开启时,只要破坏或拨动其连杆装置的机械结构,所有锁闩(一般是5-7个)将同时被打开。因此,公知的柜门电机锁容易因被破坏或拨动而开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柜门电机锁锁闩连接机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柜门电机锁,它能保证在其连接装置被破坏时,所有锁闩都依然保持上锁状态,使其保护的柜门保持锁定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柜门电机锁主要由锁闩、压簧、连接杆、软索、终点开关、驱动电机和控制电路组成;所述锁闩和压簧置于壳体内,压簧使锁闩的自由状态是保持伸出;所述锁闩的内端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软索的一端连接,软索的另一端绕经两个换向轮通过终点开关连接到电机驱动盘的软索固定点上;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终点开关、驱动电机实现电连接。
上述方案中,在连接杆与软索之间连接缓冲弹簧。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机驱动盘上设置的软索固定点为1~10个,每个软索固定点连接一根软索,每根软索控制一个锁闩。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机驱动盘上设置多个软索轨道。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所有锁闩与驱动电机之间使用软索连接,并且,利用锁闩内端的压簧使所有锁闩的自由状态是上锁。这样,即使电机和连接系统被破坏,甚至被拆除时,所有锁闩的状态仍然处于上锁位置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能保证在其连接装置被破坏时,所有锁闩都依然保持上锁状态,使其保护的柜门保持锁定状态,增加了暴力开启或技术开启的难度,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柜门电机锁主要由锁闩1、压簧2、连接杆7、软索3、终点开关11、驱动电机4、控制电路5组成;锁闩1和压簧2置于壳体6内,压簧2使锁闩1的自由状态是保持伸出;锁闩1的外端置于壳体6外,锁闩1的内端置于壳体6内并与连接杆7的一端连接,连接杆7的另一端连接缓冲弹簧8,缓冲弹簧8与软索3的一端连接,软索3的另一端绕经两个换向轮9、10通过终点开关11连接到电机驱动盘12的软索固定点13上;控制电路5分别与终点开关11、驱动电机4实现电连接;控制电路5选用经典控制电路即可。换向轮9使锁闩1在壳体6内左右移动自如,换向轮10使软索3与电机驱动盘12在软索固定点13附近相切。
电机驱动盘12上设置的软索固定点13为1~10个,每个软索固定点13连接一根软索,每条软索控制一个锁闩。此时柜门电机锁共用终点开关11、驱动电机4、控制电路5和电机驱动盘12,电机驱动盘12可以同时带动多条软索3、14、15等去拖动多个锁闩。多条软索时,电机驱动盘12上可以设置多个对应的软索轨道,轨道可以平行设置,防止软索被搅乱。缓冲弹簧8可在多个锁闩动作有微小差别时使终点开关11统一动作。
软索可用钢丝或尼龙等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柜门电机锁的工作原理是:锁闩1在压簧2的作用下,向外伸出,处于上锁状态。锁闩1通过连接杆7连接缓冲弹簧8,缓冲弹簧8连接软索3,软索3通过换向轮9、10、终点开关11、软索固定点13、连接到电机驱动盘12上。控制电路5上的信号点X,接受到外来的电压开锁信号时,驱动电机4带动电机驱动盘12顺时针方向旋转,软索3由于软索固定点13的作用也随同顺时针旋转,把锁闩1向缩回方向拖动,当锁闩1完全缩回时,柜门开锁,同时在终点开关11的作用下,驱动电机4停止转动,保持开锁状态。当控制电路5上的信号点Y,接受到外来的电压关锁信号时,驱动电机4带动电机驱动盘12逆时针方向旋转,软索3由于压簧2的张力也随同逆时针旋转,锁闩1向伸出方向移动,当锁闩1完全伸出时,柜门上锁,同时在终点开关11的作用下,驱动电机4停止转动,保持上锁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华宏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华宏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2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
- 下一篇:智能防盗报警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