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2936.1 | 申请日: | 2008-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13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周 |
主分类号: | F23Q3/00 | 分类号: | F23Q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爱群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火 电极 感应 自动 点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特别是一种点火电极兼有感应火焰的功能,并且使用交流电操作的点火器。
背景技术
发明人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720148919.0中提供了一种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其旨在使点火电极兼具感应电极的功能,同时可以精简感应线圈的数目,降低制造成本。不过,前述专利案只能精简感应线圈的数目,无法省略感应线圈,因此仍有改善的空间。
又,前述专利案乃使用电池供给点火器工作所需的电压。由于在世界上使用的电大部分是交流电,所以即使点火器也有按照交流电方式操作的必要,以满足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可以省略感应线圈,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交流电操作的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以符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部,具有一个点火开关;
AC-DC转换电路,具有一个隔离变压器,以阻隔其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的电场干扰;
点火电路,具有一个点火线圈,该点火线圈包含一个二次侧,该二次侧具有高压端和接地端;
感应电路,在该点火线圈的二次侧高压端侦测到火焰时,使该点火电路停止产生高压电。
一种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部,具有数个点火开关;
AC-DC转换电路,具有一个隔离变压器,以阻隔其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的电场干扰;
点火电路,具有数个点火线圈,每一个点火线圈包含一个二次侧,该二次侧具有高压端和接地端;
数个感应电路,每一个感应电路对应一个点火线圈的二次侧,在该点火线圈的二次侧高压端侦测到火焰时,使该点火电路停止产生高压电。
一种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部,具有数个点火开关;
AC-DC转换电路,具有一个隔离变压器,以阻隔其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的电场干扰;
点火电路,具有至少一个点火线圈,该至少一点火线圈包含数个二次侧,每一个二次侧具有高压端和接地端;
数个感应电路,每一个感应电路对应该至少一个点火线圈的一个二次侧,在该二次侧高压端侦测到火焰时,使该点火电路停止产生高压电。
所述每一个点火线圈的二次侧接地端经由氖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因为点火电极兼有感应火焰的功能,因此可以省略感应线圈,从而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2、该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可以使用交流电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2为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图。该点火器10由操作部12、AC-DC转换电路14、点火电路16及感应电路18按照附图的线路或一定的逻辑线路连接而成。其中:
操作部12,具有一个点火开关SW1。当点火开关SW1为ON操作时,将使点火器10执行既定的功能,OFF操作则时使点火器10停止工作。
AC-DC转换电路14,由变压器T1、电阻R1及二极体D1组成,以将交流电变压、限流及整流后,供应点火器10工作所需的直流电。上述变压器T1为隔离变压器,以阻隔其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的电场干扰,达到绝缘、不漏电的目的。
点火电路16,旨在将AC-DC转换电路14供给的低压电流转变成发生跳火所需的高压电。点火电路16由电晶体Q1、硅控整流器(SCR)D3、双向偶极闸流器(DIAC)D4、电容C1和C3、电阻R2、点火线圈K1及其周边的电子元件组成。其中,点火线圈K1包含一个一次侧及一个二次侧,该二次侧具有高压(HV)端和接地端,高压端经由高压导线(未图示)连接至点火电极(未图示),接地端经由氖灯S1接地,以通过氖灯S1的高阻抗及导电性,防止高压电流经电阻R7烧毁电子元件。
感应电路18,由电晶体Q3、电容C6、电阻R19和R25及必要的电子元件组成。感应电路18在点火电极侦测到火焰时,会使点火电路16停止产生高压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周,未经陈文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29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线用的转接管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高层建筑施工临时自动供水简易组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