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路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3055.1 | 申请日: | 200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01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巨数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8 | 分类号: | H05K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路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路板。
背景技术
现阶段,各种电子产品中电路板的设计已经变得尤为重要。电路板上,通常含有电源接口、信号输入接口模块及信号输出接口,并且会连接有各种电子器件,例如连接有电阻、电容、电感线圈、电源芯片、驱动芯片、输入控制芯片、输出控制芯片,逻辑控制芯片等等,以实现电路板不同的功能。目前,如何更优化芯片间的连线,及如何更加节省电路板的面积,是在电路板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
目前,电路板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根据已确定元件及功能的需要,考虑预留焊盘的位置,如果电路板制作完成后,想要实现其他功能或芯片连接,只能重新更换电路板。这样就会造成成本的巨大浪费。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设置至少二组集成电路芯片;
各组集成电路芯片按预设位置排布,其中,各组集成电路芯片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芯片;
任一组集成电路芯片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焊盘位置,与其它组集成电路芯片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焊盘位置对应设置,共用至少一定义相同的电路板连线。
所述的电路板,其中,还包含电源模块、信号输入接口模块及信号输出接口模块,各组集成电路芯片以串联或并联方式后,分别与电源模块、信号输入接口模块、信号输出接口模块相连接。
所述电路板,其中,各组集成电路芯片的类型相同或相异。
所述电路板,其中,各组集成电路芯片至少采用以下封装形式其中之一:DIP双列直插式封装、SOP小外型封装、PLCC塑封有引线芯片载体、LCCC无引线陶瓷封装载体、QFP方形扁平封装、BGA球栅阵列封装及PGA针栅阵列封装。
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按预设位置排布,包括按直线排布、非直线排布或交错排布;其中,在各集成电路芯片组中,各芯片的间隔为至少1个管脚的标准焊盘间距;或者,各集成电路芯片组之间的间隔为至少1个管脚的标准焊盘间距。
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共用至少一定义相同的电路板连线,包括至少有分别属于不同组集成电路芯片的两个芯片,各芯片分别有至少一管脚与其它芯片的管脚作为一组对应管脚,每组对应管脚共同采用一定义相同的电路板连线;其中,各组对应管脚共同采用一定义相同的电路板连线,包括采用物理方式连接,或者,共用所述电路板上的线路、焊点或元件。
所述电路板,其中,各组集成电路芯片分别独立使用电路板连线,或者,独立使用所述电路板上的线路、焊点或元件。
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在单元板上,或者连接在电路板上的任意集成电路中;其中,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直线排布、非直线排布或交错排布,并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路板使用面积的前提下,提供给用户更大的选择空间,以便在不更换电路板的情况下,从而在降低风险及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生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至少二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通过物理连接的方式,将同等定义的电路板上的连线连接,以实现在电路板上紧凑布局。本实用新型支持LED虚拟像素屏和LED实像素屏,支持扫描屏和静态屏,支持室外屏和室内屏;并且适合于箱体或非箱体的具体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电路板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2是电路板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
电路板100上设置至少二组集成电路芯片,在本例中,设置两组集成电路芯片,第一组为驱动芯片109、驱动芯片107,第二组为控制芯片108。在具体应用中,可以设置三组、四组或更多的集成电路芯片;一般情况下,同一组的集成电路芯片,类型相同;不同组的集成电路芯片,类型相异。或者,同一组的集成电路芯片,类型相异;不同组的集成电路芯片,类型相同;在上例基础上,各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一一对应设置相同的芯片。
其中,至少采用以下封装形式其中之一,对各组集成电路芯片中的芯片进行封装:所述封装形式包括DIP双列直插式封装、SOP小外型封装、PLCC塑封有引线芯片载体、LCCC无引线陶瓷封装载体、QFP方形扁平封装、BGA球栅阵列封装及PGA针栅阵列封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巨数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巨数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30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