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建数字电视调谐器的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3284.3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64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乃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乃千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4N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颖玲;武晨燕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三重***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电视 调谐器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内建数字电视调谐器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指所有用在电子信号与电源上的连接组件及其附属配件。例如,计算机与接口设备如鼠标、显示器、键盘、打印机等之间都要连接器;或是设备内部各模块间电器信号的连接,如集成电路插座、板缘连接器等,也都需要连接器。因此,连接器对电子装置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零组件之一。
近年来,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许多新一代的连接器被制造出来,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显示器连接端口(Displayport)、外部串行高技术配置(eSATA)、串行高技术配置(SATA)。在这些连接器中,有些可以简化多条传输线及提高传输速率。例如,过去在传输声音和影像时,最少都要三条传输线,而现在只要一条HDMI就可以实现声音和影像的传输。或者,有些将多种功能的连接器堆栈或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多端口式连接器,使单个多端口式电连接器可供插接多条不同功能的传输线。
然而,上述的连接器仅是简化了电子装置外部众多线材的缠绕、解决了数据传输速率与可供插接多条传输线等问题,并未使电子装置具有额外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建数字电视调谐器的连接装置,能供电子装置插接不同功能传输线及接收数字视讯节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建数字电视调谐器的连接装置,包括:
座体,该座体上具有两个接口,该两个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
数字电视调谐器,配置于该第一接口中;
连接器,配置于该第二接口中。
其中,该第一接口底部前端具有阶梯状挡部,后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凹槽,该第一接口的两侧内壁设有两个相对称滑槽。
其中,所述数字电视调谐器包括封装体及电路板;该封装体具有上壳及下壳,该上壳一端延伸有两个相对称的杆体,该两个杆体上各设有嵌槽;另外,在该两个杆体与上壳连接处的两个杆体上凸设有凸块,该两个凸块横向各凸设有承载块;另外,在下壳内具有容置空间,该下壳一端凸设有凸部,该凸部两侧各形成有缺口,该上壳与下壳组合,使该上壳的两个凸块组装于凸部两侧的缺口中;另外,该下壳底部具有挡条,该挡条至该凸部之间的底部形成阶梯状,该阶梯状卡掣于第一接口前端的挡部上;该电路板组接于该嵌槽与该承载块之间,其上电性连接有接收天线及数字电视调谐电路,该电路板的一端电性连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接于该凹槽的导电接脚;
盖板,其上两侧凸设有相对称的两个滑轨,该两个滑轨在该两个滑槽中滑动,使该盖板组接在该第一接口上;及,
所述连接器为传统多端口式、堆栈式或单一接口的连接器。
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内建数字电视调谐器的连接装置,是由数字电视调谐器与连接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该连接装置在与电子装置电性连接时,可供电子装置插接不同功能传输线及接收数字视讯节目;同时,该连接装置可以简化该电子装置内部结构或电路板的设计,使该电子装置在设计上更加简单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数字电视调谐器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数字电视调谐器与连接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与金属壳体组接前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与金属壳体组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与金属壳体组接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封装体 1 上壳 11
下壳 12 杆体 111
嵌槽 112 凸块 113
承载块 114 容置空间 121
凸部 122 缺口 123
挡条 124 电路板 2
天线 21 数字电视调谐电路 22
导电接脚 23 天线接头 24
座体 3 第一接口 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乃千,未经张乃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32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