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曝气沉降罐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3722.6 | 申请日: | 200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80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峰;陈忠喜;古文革;徐德会;耿大军;任彦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邸万杰 |
地址: | 163453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驱特低渗透油层含油污水以及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的装置,具体涉及在除油的同时除去硫、铁等离子,并提高除油效率的曝气沉降罐。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沉降罐(李化民,苏显举,等.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39~72)适合常规水驱含油污水处理中的除油工作。对于水驱特低渗透油层含油污水以及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中,要求在除油的同时除去硫、铁等离子,并提高除油效率,已有的沉降罐不能适应这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驱特低渗透油层含油污水以及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的曝气沉降罐。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内容为:
一种曝气沉降罐,包含有罐体,在罐体上部设有收油槽,中部设有曝气装置,并在曝气装置之上设引入污水的配水管,曝气装置之下设引出水流的集水管。
其中曝气装置包含有一与设于罐体上的引入气流的曝气管相连的曝气干管和多根布于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的空气管,在曝气干管和每根空气管之间设有曝气支管,曝气干管和每根空气管通过曝气支管连通。
其中空气管选用丰字管,在每根空气管两端设有气阀。
其中罐体内设配水槽,配水槽与设于罐体上引入污水的一进水管相连,且配水管对称设于配水槽两侧。
其中罐体上设引入污水的一进水管,配水管具有多个出水口,配水管与进水管相连。
其中罐体内设一中心管,集水管与中心管一端连接,中心管另一端与一伸出罐体的出水管连接。
所述出水管与一设于罐体外的出水水箱连接。
所述收油槽与设于罐体上的一收油管连接。
其中罐体的底部设有排泥装置,排泥装置与设于罐体上的排泥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效果在于:
1、曝气沉降罐上部设收油槽,将浮油及时去除。
2、曝气沉降罐中部设曝气装置,通过物理方法除去水中的硫、铁离子。
3、曝气沉降罐下部设排泥装置,将质量大的底泥及时清理干净,保证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曝气沉降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曝气沉降罐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配合附图以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曝气沉降罐的结构示意图,曝气沉降罐包含有罐体1,在罐体1内部的上部设有收油槽2,中部设有曝气装置3,下部设有排泥装置4,在罐体1中心设中心管5。
在罐体1的下部设有一进水管27用以将含油污水引入罐体1内,进水管27连通一配水槽21,配水槽21两侧对称设有配水管22将污水排出配水槽21而流入罐体1内部;这样,污水会从进水管27流入配水槽21的配水管22中,进而进入罐体1内部。
在罐体1的下部设有用以引入气体的曝气管34,曝气管34与曝气装置3连接,曝气装置3设于所述排泥装置4上部和配水槽21的下部,在曝气装置3上端设有曝气干管31,下部设有多根布于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的空气管32,在曝气干管31和每一空气管32之间设有曝气支管33,曝气干管31和每一空气管32通过曝气支管33连通,每个曝气支管33垂直设于每个空气管32中间,空气管32选用丰字管,且在每一空气管32两端设有气阀35;这样,气体会从曝气管34进入曝气干管31,通过曝气支管33进入空气管32,再从空气管32两端的气阀进入罐体1中,和上部配水管22流出的污水形成对流。
罐体1下部位于曝气装置3之下位置设有集水管23,集水管23与中心管5连接,上部流下来的水会通过集水管23进入中心管5中;在罐体1的收油槽2下部设出水管24,出水管24一端与中心管5连接,另一端与设于罐体1外侧的一出水水箱25连接,进入中心管5的水会通过出水管24流出罐体1进入出水水箱25,并通过出水水箱25的出水管28排出至后续处理工艺。
在罐体1底部设有排泥装置4,污水中的淤泥会从排泥装置4中流出,最后通过设于罐体1底部的一排泥管41排出。
收油槽2设于罐体1内部的上部,经曝气装置3处理后的污水中的浮油会向上聚集,从收油槽2两侧的网部进入收油槽2内,再通过与与收油槽2连接的收油管26流出罐体1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37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