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影像测量仪用自动跟随轮廓光源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3772.4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36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杨聪;蔡雄飞;李众;陈磊;徐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一华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3/00;H05B37/02;G01B11/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海淀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影像 测量仪 自动 跟随 轮廓 光源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影像测量仪用自动跟随轮廓光源,尤其是大量程龙门式影像测量仪使用的轮廓光源。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程龙门式影像测量仪所使用的轮廓光源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使用一个点光源,通过钢丝、滑轮组拖动它在直线导轨上运动,保证点光源始终处在镜头的下方,同步运动;另一种方案是使用一个长条形的面光源,照亮镜头可能运动到的整个范围,保证镜头在任何位置都能得到照明。这两种方案都存在比较大的缺陷:方案一结构复杂,需要使用多个滑轮,并额外对齐增加一条直线导轨,且需要点光源的初始位置非常准确,并严格与镜头运动同步,导致的问题是结构复杂、安装繁琐、维护困难、成本较高;方案二需要整个面光源始终点亮,效率低下、能耗较高,且功率器件负担重,容易老化,造成整个部件的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龙门式影像测量仪现有两种轮廓光源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合两种方案优点,并克服其弱点的自动跟随轮廓光源。本实用新型采用面光源的形式,但任何时刻只点亮镜头下方适当大小的区域,既有移动点光源方案的高效率优点,又有面阵光源无移动部件的高可靠性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采用LED点阵作为长条形面光源的发光体,(以下描述以相对于镜头运动的方向为横向,垂直方向为纵向),纵向的一列LED为一个独立控制单元,可以单独对其进行开关控制和亮度调整,根据影像测量仪镜头运动的范围,确定LED的列数。在影像测量仪工作过程中,根据当前镜头的位置,点亮对应的若干列LED,实现对镜头区域的轮廓照明。
自动跟随轮廓光源的工作原理如下:
轮廓光源时刻接收计算机发送来的镜头位置信息(通常为影像测量仪Y轴坐标),根据镜头位置信息,确定当前轮廓光源点亮的中心区域,再根据镜头参数确定点亮区域的宽度,其他区域的所有LED关闭;在计算机发来光源亮度数据变化时,轮廓光源调整点亮区域每列LED的亮度,区域控制不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大量程龙门式影像测量仪的轮廓光源,极大的降低了功耗,提高了部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跟随LED轮廓光源电路的原理图。
图中主要结构为:1-计算机,2-影像测量仪控制器,3-数据总线,4-通讯电路,5-微处理器,6-可调恒流源驱动芯片,7-LED阵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自动跟随轮廓光源由通讯电路[4],微处理器[5],可调恒流源驱动芯片[6],LED阵列[7]构成。通讯电路[4]、微处理器[5]和可调恒流源驱动芯片[6]置于同一片PCB板上。通讯电路[4]一端与计算机以USB接口连接,一端与微处理器[5]以导线相连接;可调恒流源驱动芯片[6]一端与微处理器[5]以导线相连接,一端与LED阵列[7]以导线相连接。
LED阵列[7]由纵横排列的LED点阵构成,纵向的一列LED可独立驱动,且LED阵列[7]与影像测量仪的镜头运动范围在纵向同向,且长度相同。每个可调恒流源驱动芯片[6]连接LED阵列[7]中的两列LED,对其进行驱动。
在影像测量仪的Y轴发生运动时,影像测量仪控制器[2]向计算机[1]返回其Y轴坐标数据,并将Y轴坐标发给自动跟随轮廓光源;轮廓光源的微处理器[5]通过通讯电路[4]接收计算机[1]发来的坐标数据和光源亮度值,按照坐标数据确定LED点阵[7]点亮区域的中心位置,然后确定点亮区域;微处理器[5]向点亮区域内的所有可调恒流源驱动芯片[6]发送亮度值,可调恒流源驱动芯片[6]根据接收到的亮度数据进行DA转换,调整输出端的电流,使得区域内的LED列按照指定的亮度点亮。而在点亮区域外的可调恒流源驱动芯片[6]将接收到数据0,可调恒流源驱动芯片将输出端的电流调节为0,关闭对应的LED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一华,未经徐一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3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综合利用和建筑一体化的新秦砖
- 下一篇:芯片测试台摄像机的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