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回收率的废水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3833.7 | 申请日: | 200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9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泰;李天增;文一波;王凯;张宝林;候广智;苏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52;C02F1/44;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 |
地址: | 100081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回收率 废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回收率的废水处理 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废水处理系统中广泛采用超滤(UF)/微滤(MF) 技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回收率,图1给出的是现有利用超滤/微滤技术的废水 处理系统,它主要由预处理的砂滤单元21、超滤(UF)/微滤(MF)装置22 构成,在该废水处理系统中,超滤/微滤装置处理后的好水B1直接排放,一 般将超滤/微滤装置22所产生的浓缩液、反冲洗废水D1以及超滤/微滤处理 之前预处理的砂滤单元21的反冲洗废水C1也直接排放掉,导致现有的废水 处理系统中经超滤/微滤装置22对污水处理的回收率一般只能达到90%,这样 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污水的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也造成一定的污 染。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回 收率的水处理系统,以较低的投入,可有效提高污水处理的回收率,解决资 源浪费及污染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提高回收率的废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 括:
砂滤给水泵、砂滤器、超滤给水泵、超滤/微滤设备和混凝沉淀子系统; 其中,所述砂滤给水泵上设有污水进水管,砂滤给水泵的出水管依次与砂滤 器、超滤给水泵和超滤/微滤设备连接构成主处理系统;所述砂滤器的反冲洗 废水排出管、及所述超滤/微滤设备的浓缩液及反冲洗废水排出管均连接至混 凝沉淀子系统,所述混凝沉淀子系统的沉淀池上清液回流管回连至所述砂滤 给水泵的污水进水管。
所述混凝沉淀子系统具体包括:调节池、混凝反应池、混凝沉淀池、上 清液回流泵和沉淀池上清液回流管;其中,所述调节池经连接管路依次与混 凝反应池、混凝沉淀池连接,所述混凝沉淀池上设有出水管和污泥排出管, 混凝沉淀池的出水管经上清液回流泵与沉淀池上流液回流管连接。
所述混凝沉淀子系统还包括:污泥处理子系统,与所述混凝沉淀池的污 泥排出管连接,所述污泥处理子系统的污泥浓缩池上清液回流管回连至所述 砂滤给水泵的污水进水管。
所述污泥处理子系统具体包括:污泥提升泵、污泥浓缩池和污泥浓缩池 上清液回流管;其中,所述污泥提升泵经连接管路与污泥浓缩池连接,所述 污泥浓缩池上设有污泥浓缩池上清液排出回流管和浓缩污泥排出口。
所述污泥处理子系统还包括:污泥脱水机和进泥泵;所述污泥脱水机经 进泥泵与污泥浓缩池的浓缩污泥排出口连接,所述污泥脱水机上设有脱污泥 产水回流管和固化污泥排出口,所述脱污泥产水回流管回连至砂滤给水泵的 污水进水管。
所述混凝反应池中设有搅拌设备。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 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通过混凝沉淀子系统,利用混凝沉淀工艺对超滤/微滤设 备的浓缩液及反冲洗废水和预处理时的砂滤器的反冲洗废水进行处理后得到 的上清液重新回流进入超滤/微滤系统中进行处理作为好水排出。这种废水处 理系统相比将超滤/微滤设备的浓缩液及反冲洗废水和预处理时的砂滤器的反 冲洗废水直接排放的废水处理系统,可有效提高处理污水的回收率,可使超 滤(UF)/微滤(MF)设备处理污水的回收率达到或接近100%,减少了资源浪 费,避免了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中:1、砂滤给水泵;2、砂滤器;3、超滤给水泵;4、超滤/微滤设 备;5、调节池;6、混凝反应池;7、混凝沉淀池;8、上清液回流泵;9、污 泥提升泵;10、污泥浓缩池;11、进泥泵;12、污泥脱水机;13、浓缩液及 反冲洗废水排出管;14、污泥浓缩池上清液回流管路;15、污泥管路;16、 脱污泥产水回流管;17、沉淀池上清液回流管;18、砂滤反洗水排水管;A、 污水进水管;B、超滤出水;C、固化污泥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38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