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雨洪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4121.7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58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葛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廖立全;王友彭 |
地址: | 100036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工程措施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广泛适用于雨水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建筑区域雨洪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技术发展,尤其是由于现代社会和城市化带来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尖锐矛盾,雨水利用技术正逐步受到重视。目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一般由雨水收集贮存部分,雨水净化处理部分和雨水利用几部分组成。但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一些不足,如:
1、传统的弃流井、弃流池无法实现自动控制,无法根据不同降雨情况确定合适的弃流量,对水质控制能力差;不易于清污,易堵塞。另外,当汇水面很大时,需要较大的池容,使投资增加。
2、自动分流收集系统的电动阀、计量装置可能存在漏水现象,检修时也会造成漏水。
3、电动阀切换控制易失灵,当雨水中携带有较大的漂浮物时,如树枝等,易堵塞管路,影响正常的排水,对系统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4、信号蝶阀通过时间信号控制弃流量,弃流池通过容积控制弃流量,它们均无水质监测功能,造成后续处理负荷不稳定,出水水质不易达标等。
5、弃流过程无过滤设施,致使蓄水池中污泥沉积量大,要定期清污,工作量大。同时,造成蓄水池池底有大量沉积物,从而对后续进入的雨水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雨洪利用装置,通过雨水汇流、安全分流、弃流控制、过滤、调蓄储存、水质保持、净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使建筑区域内收集的雨水在水质保障和经济实用的情况下得到充分利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安全分流井、弃流控制器、复合流过滤器、蓄水池、储水自洁器、雨水处理机房和回用系统管路构成雨洪利用装置。其中安全分流井分别与雨水排水干管、下游排水干管和分流管相通,其中分流管与弃流控制器相接;安全分流井内的水质传感器,蓄水池中的储水容积传感器,其线路均与弃流控制器的控制线路相连接;蓄水池旁侧设置的储水自洁器与蓄水池相连,蓄水池的污泥泵用于定期排除池底的淤泥;雨水处理机房放置其它的雨水处理设备,并连接有雨水的回用系统管路和补水装置。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技术发展,尤其是由于现代社会和城市化带来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尖锐矛盾,雨水利用技术正逐步受到重视,并有了很大进步。建筑区域雨水利用是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将具有良好的节水节能和环境生态效益。
其显著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安全方面,本系统为保证建筑区域的排水安全,在雨水排水干管上设置安全分流井,进行分流收集和雨水弃流,而不在雨水排水支管或干管上加装阀门等阻断、截流设备。当降雨径流量超过设置的用来收集后续处理的优质雨水分流管的最大流量,或系统发生故障时,多余的径流量可继续通过联接在安全分流井上的雨水排水干管排出,而不会发生溢水事故,避免在暴雨时由于系统失灵或人为误操作造成溢水事故。对于特大降雨或管道堵塞等事故的处理,系统会自动报警将多余水量从排水干管排走,减少了事故的隐患。
复合流过滤器采用折流、逆向流的复合流原理,不间断对雨水进行分离过滤。其结构顺畅、工艺完善,从根本上克服了过滤器的过滤堵塞问题及反洗结淤的弊病,保证在降雨过程中,无人操作状态下,不堵塞、不结淤、过滤顺畅。
(2)水质保障方面,系统设有弃流控制装置,该装置采用多点信号控制弃流水量,选取最佳弃流量,收集优质的雨水。弃流后雨水经过复合流过滤器,有效减少了雨水中夹带的杂质进入蓄水池,从而减少了系统排泥压力和蓄水池对雨水的二次污染。蓄水池设置储水自洁器,实现了对储存水的消毒、活化、过滤、增氧四位一体的综合循环处理,进一步保障了水质。
(3)经济方面,安全分流井的设计既可保证系统排水安全,又可减少系统投资。根据排水规范的设计,雨水排水干管通常会大于根据蓄水池的容积量或雨水利用需求量确定分流管的管径,而安全分流井可在保障安全排水的同时,将两种管径匹配起来,降低管网和后续弃流装置的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弃流、初级过滤等措施从源头控制进入处理设施的雨水水质,防止蓄水池的二次污染,降低水质处理的负荷,节约投资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全分流井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4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折叠式水槽
- 下一篇:水中铁塔基础柔性防冲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