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治疗床的液压定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4518.6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914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于晋生;李春;石长亮;雒自清;肖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奥麦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7/018 | 分类号: | A61G7/018;A61B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小蓉 |
地址: | 100080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液压 定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床的液压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大型的治疗或者检测仪器,如X光机、CT机、全自动热疗机、塑型机等,在使用电机系统做自动运动控制的同时,一般都配有可以手动调节的移动及定位机构,以增加可以治疗的有效范围,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大范围移动动作,降低与治疗或检测无关的机械动作频率,提高治疗效率。手动调节机构的定位有采用机械式的,如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的FEP-BY系列热疗机;有采用电磁铁吸合方式的,如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F30-IIF 200mAX射线机。这些定位方式都存在有不足之处,其中机械式定位如图1所示,需要手动拧紧或松开抱紧用于固定连接板和床面的螺钉,通过调节螺钉控制抱紧摩擦力的大小,实现床面相对于床身的固定和移动,等等,临床使用很不方便。电磁铁吸合的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磁铁吸合时候会产生敲击噪声和电磁脉冲干扰,磁铁如果长时间的处在通电吸合的状态,还会存在线圈发热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治疗床手动定位方式的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首次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床的液压定位机构,包括:一双头油缸及其活塞、固定于活塞上且相对于油缸可轴向滑动的导柱和一阀门,所述油缸的封闭腔室形成一液压油回路,所述阀门设置在液压油回路上,当阀门关闭时,所述液压油回路断开。将油缸与治疗床床身固定,导柱两端固定于治疗床的可动床面上。使用时,将阀门打开,使所述封闭腔室中的液压油回路连通,手动推动床面,床面带动导柱并推动活塞与油缸相对轴向滑动,封闭腔室中的液压油的分布改变,液压油由封闭腔室被活塞挤压的一侧通过液压油回路流入封闭腔室的另一侧,活塞两侧的体积变化量相等;关闭阀门,活塞两侧形成独立空间,封闭腔室中的液压油的位置固定,由于液压油的不可压缩性,使油缸和活塞的位置相对固定,实现治疗床位置的调节和定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定位机构,所述油缸两端径向各设有一个油嘴,两油嘴通过刚性油管连接;所述油缸的封闭腔室与刚性油管形成液压油回路;所述阀门设置在刚性油管上。使用时,液压油由封闭腔室被活塞挤压的一侧通过刚性油管流入封闭腔室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油缸两端通过封头使导柱相对油缸滑动时密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治疗床的液压定位机构,所述阀门两端对称设有中空导柱、油缸及其活塞;所述活塞设有中心孔,与中空导柱的另一端同轴固定;所述油缸可相对于中空导柱轴向滑动;所述阀门两端对称设置的油缸与中空导柱形成液压油回路,当阀门关闭时,所述液压油回路断开。将两侧的油缸固定于治疗床的床面,导柱及阀门固定于床身。
其中,所述活塞上套有密封用的O型圈。
使用时,将阀门打开,使所述封闭腔室中的液压油回路连通,手动推动床面,床面带动油缸与中空导柱相对轴向滑动,封闭腔室中的液压油的分布改变,液压油由被使以外力的油缸内的封闭腔室,通过液压油回路流入另一油缸内的封闭腔室;关闭阀门,封闭腔室中的液压油的位置固定,由于液压油的不可压缩性,使所述油缸和中空导柱的位置相对固定,实现治疗床位置的调节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定位机构,与使用机械抱紧定位机构和电磁铁吸合定位的机构相比,不会有耗能发热的现象,移动时动作柔和,无额外噪音产生,具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使用机械抱紧定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使用电磁铁吸合定位机构的断开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使用电磁铁吸合定位机构的吸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头油缸定位机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油缸通导柱定位机构剖面图。
附图标识
1、阀门 2、三通 3、油管
4、油缸 5、封头 6、O型圈
7、活塞 8、导柱 9、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奥麦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奥麦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45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