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井用油管带压作业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4609.X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40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进;刘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 健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油管 作业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用油管带压作业保护器,其是一种油井用管柱起下工具,属于石油开采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油气井下(安装)油管柱作业过程中,由于在下最后一根油管柱时,下部管柱要插入到封隔器处的丢手管柱内,从而打开下部井底的高压油气,井下高压油气就会沿油管柱上窜到井口而发生井喷,给作业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出现井喷,目前通常所采取的作业流程是在起出管柱时往井筒内打入一些密度大的压井液,使井筒的液柱压力大于井底的地层压力,压住井下的储层油气而使其不能喷出。但是,采取这种方法避免井喷会带来以下的问题:在实施压井过程中,由于井筒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重的压井液会漏失到油气层中,从而造成储层污染。但是,目前并没有其他较好的方法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因此,为了避免井喷并防止在油管柱安装作业过程中污染地层,开发一种不需要压井作业的油管带压作业保护器,保证油管带压作业时的安全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井用油管带压作业保护器,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等特点,适用于在油井作业过程中带压下油管柱的作业过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井用油管带压作业保护器,该油井用油管带压作业保护器包括:本体、上接头、下接头、密封球、密封球管、收球室和限位装置;
所述密封球管位于所述本体内部,所述上接头、下接头均为管状,其中,上接头与密封球管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下接头与密封球管的下端连通,并且,上接头、下接头与密封球管的中心轴线重合,分别自本体的上下二端延伸到本体外,形成连通的油流通道;
密封球管的管壁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密封球管的外壁上,并通过限位孔凸入密封球管内,其受压时能向密封球管管壁方向收缩;
密封球位于密封球管内的上接头下方,并卡在所述凸入密封球管的限位装置上,密封球的直径大于上接头的内径,小于密封球管的内径,且密封球与上接头的下端接触时能够实现对油流通道的密封;
所述收球室位于本体内,分别设有进球口和出球口,并通过进球口与密封球管连通,且进球口的位置低于限位装置的位置;密封球管中对应于进球口的位置设有导引装置,能够引导沿密封球管向下运动的密封球进入收球室;收球室通过出球口与本体外部连通,使密封球能够通过出球口离开收球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优选地,上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球珠、压缩弹簧和限位管,其中:限位管水平设置,一端连接在密封球管的限位孔处的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本体的内壁上;限位球珠和压缩弹簧位于限位管内,限位球珠的直径大于限位孔的直径,并通过限位孔部分凸入到密封球管内,并且,限位球珠通过压缩弹簧连接到本体的内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优选地,上述本体内部设有至少两个限位装置,并且,限位装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等角度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优选地,上述上接头和下接头的外壁设有丝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优选地,上述上接头和下接头外壁上的丝扣为API标准油管螺纹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优选地,上述上接头的下端为锥形,与密封球接触时形成线接触,能够实现对油流通道的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优选地,上述密封球为金属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优选地,上述密封球为不锈钢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优选地,上述导引装置包括位于密封球管中的导向轨道,该导向轨道为向下倾斜的轨道,并且该导向轨道中心具有至少一个供油流通过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优选地,上述密封球管的下端为倾斜的缩颈结构,成为上述导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井用油管带压作业保护器在使用过程中是立式安装设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所涉及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基于该保护器处于立式状态进行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密封球管位于本体内部,其上端的开口位于本体的上端面上。密封球管的中心轴线可以与本体的中心轴线重合,其内壁可以设有与上接头实现连接的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46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