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震网球拍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5149.2 | 申请日: | 200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40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琦 |
主分类号: | A63B49/02 | 分类号: | A63B49/02;A63B4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球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球拍,具体说是指一种设有避震结构的网球拍。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网球拍由拍框和握把组成,网球拍在击球的时候产生的震动较大,通过拍体传导到击球人的手上,对手臂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网球肘”。最常见的改善措施是在网线上绑上(或夹上)消震片,此方法最大的不足是:消震片很容易因震动而丢失,且因其固定不稳会影响击球的手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耐用,具有良好避震效果的网球拍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避震网球拍结构,包括拍框和握把,该握把靠近拍框一端的外表面向内凹陷成一环绕于握把上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设有与其相配的环形弹性圈。
一种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的凹槽的截面呈扇形,所述的环形弹性圈的形状呈椭圆形,其截面呈圆形。
另一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的凹槽的截面呈方形,其在握把其中一侧面上的外形呈V形。
另一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的凹槽在握把其中一侧面上的外形呈U形。
所述的环形弹性圈优选采用橡胶圈。
由于击球时的震动传导到击球者手中一定要经过介于拍框和握把之间的四角区,因此,最简单有用的避震方法应该是在四角区避震,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四角区设一环形凹槽,以降低该区域的强度并提高其弹性,达到减少击球时震动的冲击,同时在该凹槽内设一环形弹性圈,可进一步提高避震效果,具有结构简单、耐用,避震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该网球拍由拍框1和握把2组成,握把2上设有凹槽21,凹槽21的截面呈扇形。椭圆形的弹性圈3套设于凹槽21内,其截面呈圆形。这种结构避震效果较好,但对击球的力量及控制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该网球拍的避震结构为:凹槽21的截面呈方形,在握把2的前后表面上的外形呈V形。弹性圈3的外形呈双V字形,其截面呈方形。这种结构结构稍复杂,但对击球的力量及控球的稳定性影响较小,避震效果比实施例一好。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该网球拍的避震结构为:凹槽21的面积更大,其上沿形状与实施例二相同、下沿平齐,大致呈一“U”形。弹性圈3的外形大致呈一设有V形缺口的圆筒状。这种结构结构稍复杂,既有良好的消震效果,又把不利影响将到最低,避震效果最好。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琦,未经陈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51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缓冲机构的气动捣固机
- 下一篇:一种LED顶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