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辊轮组壳座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6265.6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97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宏 |
主分类号: | B21B28/00 | 分类号: | B21B28/00;B21B31/00;B21B2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 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轮组壳座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辊轮组壳座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2,现有的辊轮组壳座包括一连接单元11、一辊轮单元12、一冷却单元13及一润滑单元14。
该连接单元11包含两相间隔设置的基座111、及一沿一轴线穿设于该两基座111上的第一辊轧孔112。
该辊轮单元12连接该两基座111,并包含两相向设置于对应基座111上的底座121、两分别由对应底座121相向延伸并分别具有一容置空间124的支撑座122、及两分别设置于该两容置空间124中的辊轮组123,每一底座121具有一与对应第一辊轧孔112连通的第两辊轧孔125,每一辊轮组123具有一与该第两辊轧孔125连通的第三辊轧孔126,该支撑座122具有多个穿设并结合该两个支撑座122的连接件131。
该冷却单元13设于该辊轮单元12的基座121上,该冷却单元13包含一设于该基座121内的流道(图未示)、及两设于该基座121上且连接该流道并供冷却液体出入的流口13,每一流口13可外接至提供冷却液体的冷却装置上。
该润滑单元14设于该连接单元11的基座111上,该润滑单元14包含一设于该基座111内的流路(图未示),及三个连接该流路并供冷却液体出入的接口141,每一接口可外接至一提供润滑油的润滑装置上。
待压轧的线材10通过其中一基座111上的辊轧孔112,并受该两辊轮组123施力,使该线材10的直径逐渐缩拔成型后,从另一基座111的辊轧孔112送出,然而,在该两辊轮组123对该线材10施力产生形变的过程,会因为下列各项缺点而导致该辊轮组123之间产生对位不佳:
(1)该两辊轮组123的相对组装:
由于该两辊轮组123在组装的时候是利用六个连接件131穿设于该两支撑座使该辊轮组123彼此固定于该两容置空间124中,然而,只靠六个连接件131,以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容易在组装过程中失去平衡,产生滑移和松动,导致对位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力量进行对位,而影响工作效率。
(2)辊轮组123过热,导致对位不佳:
当该辊轮组123对该线材10施力,产生形变时,会因为该辊轮组123对该线材10施压并摩擦,而有废弃热产生,该废弃热将热能传导给辊轮组123,而使该辊轮组123受热而温度上升,虽然,可通过该冷却单元13外接至提供冷却液体的冷却装置上来降低温度,但是由于该冷却单元13设置的位置是在该辊轮单元12的基座121上,仅能对该辊轮组123的邻近部位进行冷却,而在该两辊轮组123连接的部位且远离该冷却单元13处则无法有效地进行冷却,使得该两辊轮组123的对应位置,在施压过程中受热膨胀,而在停止运转的温度下降过程中收缩,如此,在长时间的反复使用下,使该两辊轮组123的对应位置容易发生错位,影响线材10的尺寸的精准值。
(3)辊轧力过大,导致对位不佳:
当该辊轮组123对该线材10施力,产生形变时,由于该辊轮组123对该线材10强大的施加压力,而使辊轮组123与相对的辊轮组123同样地施予极大的压力,在长久使用之下,容易造成辊轮组123及支撑座122的松弛,而使辊轮组123的对应位置发生错位。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辊轮组123发生对位组装不易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欲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辊轮组对位组装方式且可固定辊轮组对应位置的保护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辊轮组壳座保护装置,包括一连接单元、一辊轮单元及一保护单元。
该连接单元包含两相间隔设置的基座、及一沿一轴线穿设于该两基座上的第一辊轧孔。
该辊轮单元连接该两基座,并包含两相向设置于对应基座上的底座、两分别由对应底座相向延伸并分别具有一容置空间的支撑座、及两分别相向设于该两容置空间中的辊轮组,其中,每一底座具有一与对应第一辊轧孔连通的第两辊轧孔,每一辊轮组具有一与该第二辊轧孔连通的第三辊轧孔。
该保护单元包含一设于该两个支撑座间且环绕于该两辊轮组外侧的中空环体、多个由该中空环体内面间隔地往圆心方向延伸的凸块、及多个连接该支撑座与该凸块的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利用该保护单元环设于该辊轮单元,并将每一凸块与该支撑组螺合,使该辊轮单元固设于该保护单元内,如此,使得组装过程中避免使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而改采用全面的套合的方式,使该辊轮单元在组装时不会发生对位不易的问题,也可避免辊压过程时发生错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宏,未经陈志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62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