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星塞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7023.9 | 申请日: | 200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91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峯 |
主分类号: | H01T13/20 | 分类号: | H01T13/20;H01T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小琴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星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火星塞,且特别是有关一种可以保护电弧火花的火星塞。
背景技术
汽机车的引擎上均设有火星塞,主要供点燃混合油气而产生动力的零组件之一。一般而言,当火星塞通电产生高压电弧火花后,汽油引擎会先使空气经过进气岐管(Intake Manifold),将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带入汽缸中,再经由电弧火花点燃混合油气而产生动力。然而根据不同引擎的设计,火星塞的规格也有不同。
习知火星塞10,如图1所示。火星塞10包含外壳12、绝缘陶瓷14、中心电极16、绝缘体20及接头22。外壳12分别包覆有绝缘陶瓷14及中心电极16。外壳12一侧端部延伸形成有接地电极18,接地电极18与中心电极16垂直并存有间隙24。间隙24供形成高压电弧火花(图未绘示)。此外,火星塞10另一端包覆有绝缘体20,供防止高压电短路或漏电。绝缘体20更连接接头22。绝缘陶瓷14装有氧化铝、二氧化硅等密封材料,且与壳体12组合时,绝缘陶瓷14会与壳体12间完全密合,以防止引擎压力泄漏。
如图2所示,习知火星塞10设置于引擎30时,电弧火花26形成于中心电极16与接地电极18间。当混合燃油40进入燃烧室32时,由于电弧火花26直接暴露于引擎30的燃烧室32中。因此混合燃油40会直接与电弧火花26形成点火燃烧,并推动引擎30的活塞34,以产生动力。然而在瞬间重踩油门或其它情况时,大量且高压的混合燃油40,会迅速的进入燃烧室32并直接冲击外露的电弧火花26,造成电弧火花26瞬间熄灭或变小,而影响混合燃油40的点燃,以致于在行驶中的车辆发生加速度间断或延迟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星塞,避免行驶中的车辆发生加速度停顿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长使用寿命的火星塞。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电弧火花的火星塞。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受混合油气直接冲击电弧火花的火星塞。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星塞,包含导电壳体、陶瓷绝缘体及衬套。导电壳体包围形成内孔,陶瓷绝缘体则包覆中心电极。陶瓷绝缘体容纳于内孔中,并与导电壳体保持一间隙。衬套套设于相对于内孔开口的导电壳体内壁上。导电壳体相对内孔开口的端面高度高于中心电极的端面高度,且中心电极的端面高度也高于陶瓷绝缘体的端面高度。
换言之,导电壳体相对内孔开口的外侧壁凸出于中心电极的端面,且中心电极的端面也凸出于陶瓷绝缘体的端面。以另一角度而言,中心电极的端面高度低于相对内孔开口的导电壳体端面高度,且陶瓷绝缘体的端面高度也低于中心电极的端面高度。
在较佳实施例中,导电壳体相对于内孔开口更具有凸出部。凸出部的高度高于中心电极的端面高度,且凸出部形成的内径小于内孔的内径。导电壳体端部外侧更设有一倾斜的斜面,该斜面具有顶端面。凸出部具有平面,其与顶端面连接,且平面平行于中心电极的中心轴线。衬套具有弯折部,弯折部抵触于顶端面上,供定位于凸出部的内侧壁面上。此外,导电壳体更包含至少一孔洞。孔洞从导电壳体的外侧壁水平连通至间隙,且孔洞的高度低于陶瓷绝缘体的端面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火星塞的示意图;
图2为习知火星塞设置于引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火星塞的第一实施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火星塞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油气从火星塞孔洞进入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火星塞产生电弧火花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衬套组装于火星塞的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加压衬套的第一动作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加压衬套的第二动作图;
图8c为本实用新型拆离治具,再组装陶瓷绝缘体的示意图;及
图9为本实用新型火星塞设置于引擎的实施例图。
符号说明
100火星塞
102导电壳体
104斜面
105外侧壁
106顶端面
108外螺纹
110内孔
120陶瓷绝缘体
130中心电极
132间隙
150孔洞
160凸出部
162平面
164倾斜面
170、170a、170b电弧火花
180连续面
200引擎
210燃烧室
230混合油气
300衬套
310弯折部
500加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峯,未经张文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70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电机接线盒
- 下一篇:喷墨打印设备、喷墨打印方法和数据生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