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管匀光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7126.5 | 申请日: | 2008-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89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仁;林贞祥;王怀民;郑志鸿;许建财;刘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珍通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5/02 | 分类号: | F21V15/02;F21V19/00;F21V5/08;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 军;张颖玲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灯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LED)灯管。
背景技术
目前,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由于具有低耗能、省电、使用寿命长、体积小、反应快等特点,故已逐渐取代传统灯泡而应用于各种发光装置中。
将LED应用于一般灯管的结构方式如图1所示,透光管体10a内装设有电路板20a,电路板20a上布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LED灯30a,透光管体10a的两个末端套设有金属的导接套筒40a,并在导接套筒40a上设有导电端子401a,LED灯管通过两侧导电端子401a而插设于灯座,使其导通电源而令LED灯30a发光;但是,由于LED灯管的光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LED灯30a所组成,LED灯30a以点状光源自透光管体10a内射出,光线并非均匀地分散照射于物体上,故容易形成明暗不均的情形;此外,当使用者直视LED灯管时会有刺眼、眩光的情形而造成眼睛的不舒适。
本实用新型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LED灯管匀光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线均匀分散照射且柔和的LED灯管匀光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灯管匀光结构,包括管体;电路板,容设于该管体内部,该电路板具有照射面及散热面;两个或两个以上LED灯,布设在该电路板的照射面且与该电路板电连接;以及扩散光板,设置于该电路板的照射面与该管体所形成的容置空间。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借由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管匀光结构,使两个或两个以上LED灯所发射的光透过扩散光板均匀地分散照射于被照物体上,且可避免因眩光及直视LED灯管所产生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的LED灯管的组合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管匀光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管匀光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管匀光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管匀光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另一侧的组合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管匀光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管匀光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a 透光管体 20a 电路板
30a LED灯 40a 导接套筒
401a 导电端子 10 管体
11 散热孔 12 卡钩
13 沟槽 20 电路板
21 照射面 22 散热面
30 LED灯 40 扩散光板
50 导接套筒 51 导电端子
52 卡槽 80 灯座
81 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灯管匀光结构,包括管体10,该管体10由具有透光性的塑料所构成;电路板20,容设于该管体10内部,该电路板20具有照射面21及散热面22;两个或两个以上LED灯30,间隔排列地布设在该电路板20的照射面21且与该电路板20电连接;以及扩散光板40,设置于该电路板20的照射面21与该管体10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该扩散光板40的其中一种形成方式为在高透光性的膜片上涂布一些微小的扩散粒子,利用光线穿过扩散粒子而产生光扩散的效果,将LED灯30的点光源转变成面光源,以达到均匀光线的效果;本实施例中该扩散光板40为弹性体且呈平板状。
该管体10的两端可为封闭或开放状,当管体10呈开放时,管体10的两个末端分别设有卡钩12,以活动套设导接套筒50,导接套筒50的侧面对应设有与该卡钩12相互结合的卡槽52,该两个导接套筒50与该电路板20电连接,导接套筒50的端面凸设有导电端子51,该导电端子51供插设于灯座以提供LED灯管所需的电力。此外,该管体10在罩盖于电路板20的散热面22的两端的壁面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散热孔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珍通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珍通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71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电能监测器
- 下一篇: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