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闭式水上民舟浮桥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7403.2 | 申请日: | 2008-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58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松木 |
主分类号: | E01D15/14 | 分类号: | E01D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10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闭 水上 浮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浮桥,尤其涉及一种开闭式水上民舟浮桥。
背景技术
在旅游观光、善通、军事抢险等领域,浮桥可作为一种临时性的交通工具而得以广泛应用。原始的浮桥构造十分简单,一只需在一些漂浮物上设一些用于连接固定作用的横梁与纵梁,再铺上桥面板后用绳索固定即可;现有的浮桥结构一身作为浮墩或弹性支座并在桥面上配一些装配式钢架,整座浮桥一由河中部分、过渡部分、活动栈桥及固定栈桥组成,其中河中部分浮在水面上,但是用作浮动基础的浮箱或桥脚舟占用较大空间、运输存放不方便,会在荷载较大的情况下产生比较大的局部位移与相对转角,从而影响浮桥的正常使用。目前,为了解决旅游产业和水上运输行业产生的矛盾而提高经济效应,现有很多类型的浮桥,其河中部分的桥体均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来不断的进行拆卸与安装,具体的说是把联体浮舟拆解为单体浮舟,这样即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效率低下,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缺陷,提供一种桥体结构牢固、可实现自动开闭、省时省力、可有效提高生产力的开闭式水上民舟浮桥,以解决旅游产业和水上运输行业产生的矛盾,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开闭式水上民舟浮桥,包括钢板桥身、联体浮舟、轨道固定架、滑轨、控制台、电机驱动机构,所述联体浮舟由两岸的左右两侧若干只单体浮舟并行水平连接固定组成,联体浮舟的表面通过连接机构桥体纵梁连接上部的钢板桥身,桥体左右两侧每个联体浮舟与钢板桥身的末端均固定连接在滑轨上;左右两岸的轨道固定架与桥体基座连接并加固,位于两岸边轨道固定架的外部设有桥尾建筑体与控制台;每个联体浮舟的位于滑轨处的第一只浮舟与位于水域中心处的船尾浮舟上均分别设有电机驱动机构;述轨道固定架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一挂钩,所述滑轨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上定位点与下定位点;述控制台内部设有主控单元与可调速单元,控制台的侧面设有可视监控,行程开关设在轨道固定架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闭式水上民舟浮桥的有益效果为:桥体结构牢固,通过控制系统可实现浮桥不同时间的自动开闭,解决了旅游产业和水上运输行业产生的矛盾,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替代了传统人工拆装浮舟的繁琐方式,省时省力、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可拓展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开闭式水上民舟浮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开闭式水上民舟浮桥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开闭式水上民舟浮桥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开闭式水上民舟浮桥的控制原理方框图。
图中:
1、钢板桥身;2、联体浮;3、轨道固定架;4、滑轨;5、立柱;6、行程开关;7、桥尾建筑体;8、控制台;9、电机驱动机构;10、挂钩;11、上定位点;12、下定位点;13、主控单元;14、可视监控;15、可调速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开闭式水上民舟浮桥,包括钢板桥身1、联体浮舟2、轨道固定架3、滑轨4、控制台8、电机驱动机构9,所述联体浮舟2由两岸的左右两侧各九只单体浮舟并行水平连接固定组成,联体浮舟2的表面通过连接机构桥体纵梁连接上部的钢板桥身1,桥体左右两侧每个联体浮舟2与钢板桥身1的末端均固定连接在滑轨4上,所述滑轨4活动连接在带有滑槽的轨道固定架3内并且滑轨4的首尾端均设在轨道固定架3首尾端以内;左右两岸的轨道固定架3与桥体基座连接并加固,轨道固定架3的外部设有桥尾建筑体7与控制台8,桥尾建筑体7的两侧设有立柱5;每个联体浮舟2的位于滑轨4处的第一只浮舟与位于水域中心处的第九只浮舟上均分别设有具有进作用的电机驱动机构9;述轨道固定架3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一挂钩10,述滑轨4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上定位点11与下定位点12,滑轨4中部设有一滑动支点。所述控制台8内部设有主控单元13与可调速单元15,制台8的侧面设有可视监控14,行程开关6设在轨道固定架3的中,述行程开关6可通过主控单元13在不同时段发出的不同指来控制轨道固定架3上的挂钩10以及联体浮舟2上的电机驱动机构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松木,未经陈松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74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