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向过滤气水反冲洗滤池污水资源化系统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7748.8 | 申请日: | 200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95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创新国平科技有限公司;刘京 |
主分类号: | B01D24/20 | 分类号: | B01D24/20;B01D24/46;C02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向 过滤 气水反 冲洗 滤池 污水 资源 系统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过滤工艺及设备,属于水处理过滤领域设备。具体是一种反向过滤气水反冲洗滤池,用于污水资源化处理关键硬件设备或装置。具体也是一种气水反冲洗过滤工艺中使用的污水滤池配水配气系统及装置,通过该设备实现滤池反冲洗气、水的均匀分配,以得到良好的反冲洗和污水资源化处理效果。
背景技术
过滤是给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滤池是污水和水厂最主要的处理构筑物。滤池是通过池内滤料的截留作用去除水中的颗粒状悬浮杂质。当滤料截留杂质的量到了一定的程度,即达到了滤料截留的饱和量之后,就需要通过反冲洗来清洁滤料,使滤料可以重新应用于过滤过程,为使滤池反冲洗的清水耗量和电耗量更少,并使滤池的反冲洗效果更好,需要对反冲的水和空气进行均匀分配,即在滤池内设配水配气系统。配水配气装置应该能够均匀的分配反冲洗气和水,并要求安装维修方便,不易堵塞,经久耐用。
根据工艺原理,大阻力配水配气方式可以使各配水配气点实现均匀分配。早期滤池采用单水洗的反冲洗方式,其反冲洗资源化处理装置一般采用传统的处理方式,该滤板装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求单块滤板平整度±2mm,整体平整度±5mm,因此土建要求很高,增加了施工难度,而且滤板的制作周期较长,一般为2~3个月,影响滤池的建设工期。
由瑞士苏尔寿公司发明的“面包管”形式的污水资源化配水配气装置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使滤池建设工期大大缩短,但施工难度大的问题仍然存在,而且该装置的气、水分配均匀性较差。
滤料的反冲洗主要有单独用水反冲洗和空气与水联合反冲洗两种方式。随着各种自控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以前常用的单独水反冲洗的快滤池、虹吸滤池等老工艺基本上已经淘汰,出现了以气水联合反冲为主的V型滤池、翻版滤池、F型滤池等新型的过滤工艺。这些新型工艺主要是在对滤池进行气水联合反洗的基础上,对滤池进水和反冲的配水配气方式进行不同的调整,以求达到更加均匀的配水和配气,提高滤池的过滤质量、降低反冲的水耗和电耗,这些滤池所采用的都是待滤水由上而下流经滤料层的传统水流形式。另外,在过滤过程中,刚刚反洗后的滤池中会有少量的杂物,这时的过滤水称为“初滤水”,初滤水的水质一般较差,在现行的滤池工艺中,过滤后出水与反冲排水管路都是分开单独设置,因此初滤水的排放需要在过滤后出水管上另设一套管路,增加了滤池的建设成本和安装工程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气水反冲洗滤池污水资源化处理系统配水配气均匀性差、安装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反冲洗滤池的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气、水分配性能,而且对土建施工要求低,允许误差可达到±15mm,2~3天即可完成单个滤池安装,可大大缩短滤池的建设工期。
本发明用于反冲洗滤池的污水资源化处理系统包括滤池池底的配水渠、配水配气拱形装置、进气干管和“T”形配气支管,其特征是:在池底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一个下凹的配水渠,进气干管位于该配水渠中并一直伸到配水渠末端;按配水设计的配水配气拱形装置包括若干列拱形管,所述若干列拱形管安装在池底并横跨过配水渠,在每一列拱形管下边,于进气干管上连接一条“T”形配气支管,“T”形配气支管的横管位于拱形管内的上部。
专用于上述反冲洗滤池污水资源化处理系统的配水配气拱形装置,包括若干列拱形管,每一列拱形管由若干节拱形构件构成,所述拱形构件的外形呈拱形,两边带折边,拱形构件两侧面上均设置交错排列的配水孔和配气缝,配气缝采用内细外粗的发射形狭缝,拱形构件顶面上开有若干排气小孔,拱形构件的两端设有安装卡口,单节拱形构件通过所述安装卡口彼此连接而成为一列拱形管。所述拱形构件为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制成的,单节拱形构件长为500mm、宽为500mm、高为300mm,所述配水孔通过中阻力的设计方式设计,配水孔直径为10~16mm,相邻两个配水孔的中心距为8~12cm,配水开孔比为0.3%~0.6%,所述配气缝和排气小孔通过大阻力的设计方式设计,配气缝的长度为3~5cm,宽度为1~2mm,相邻两个配气缝的中心距为8~12cm,排气小孔的直径为1.5~2.5mm,相邻两个排气小孔的中心距为8~12cm,配气开孔比不大于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创新国平科技有限公司;刘京,未经北京创新国平科技有限公司;刘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77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