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导电非金属离子接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8992.6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49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刚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四川省成都市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非金属 离子 接地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接地以及安全用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导电非金属离子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过去接地所用的材料一般是圆钢、扁钢、角钢以及钢管。由于土壤条件以及地网施工场地的限制,为了把地阻值降下来,不得不采用降阻剂。但是在高山、沙漠以及戈壁等条件恶劣的地方,现场敷设降阻剂非常困难。于是生产接地材料的厂商就在工厂内通过压力成形方式先把降阻剂包裹在长度有限的圆钢或扁钢上,这就是后来的普通非金属接地模块。
普通非金属接地模块以其施工的方便,得到了许多施工人员的欢迎,并在通信、电力、广播、电视、铁路、民航、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的接地工程中得到大量使用。
但是普通非金属接地模块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逐步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离子渗透效果不佳,降阻效果有限,二是承受大电流冲击能力不理想,三是极芯腐蚀速度太快,使普通非金属接地模块实际寿命大大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高导电、大电流、耐腐蚀以及符合各种土壤、环境条件的高导电非金属离子接地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导电非金属离子接地装置,包括金属接线柱、导电非金属体,其特征在于,导电非金属体上设有空腔,空腔内装有导电离子材料,空腔开口端由腔盖密封,导电非金属体上还设有一带外螺纹的圆柱形凸台,以及对应该圆柱形凸台的带内螺纹的孔,金属接线柱与导电非金属体螺纹固定,而导电非金属体安装金属接线柱的螺纹孔则采用液体防水剂进行喷涂或浸渍处理,从而在导电非金属体上面与金属接线柱相接触的部分形成阻水带。
金属接线柱深入导电非金属体内的螺纹部分由铜制成或由其他材料制成并在表层镀有一层铜,金属接线柱与导电非金属体外部交接处则设有一层由沥青或防水漆制成的密封圈。导电非金属体是以高纯度石墨为主体材料通过压力成形和高温焙烧而成或是由导电陶瓷制成,其形状为柱形、平板形或球形。腔盖由导电非金属材料或防腐金属制成,并采用螺钉或螺纹方式固定在导电非金属体上。
另外,导电非金属体上所设空腔和所接金属接线柱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数量以及形状。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导电性能强,电阻率接近金属电阻率,承载电流能力巨大;能改善和保持土壤导电性能;能形成具有深入土壤的独特的树根状导电通道;防腐性能优越且环境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正面立体图;
图2为图1背面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截面图;
图5为图4另一种实施例截面图;
图6为图3中所示高导电非金属离子接地体串接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所示高导电非金属离子接地体串接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所示高导电非金属离子接地体串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容易被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3,一种高导电非金属离子接地装置,包括金属接线柱2、导电非金属体1。导电非金属体1上设有空腔3,空腔3内装有导电离子材料,空腔3开口端由腔盖6密封。同时,导电非金属体1上还设有一带外螺纹的圆柱形凸台7,以及对应该圆柱形凸台7的带内螺纹的孔8。另外,金属接线柱2插入导电非金属体1内并与导电非金属体1螺纹固定,同时导电非金属体1安装金属接线柱2的螺纹孔则采用液体防水剂进行喷涂或浸渍处理,从而在导电非金属体1上面与金属接线柱2相接触的部分形成阻水带5。空腔3和金属接线柱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空腔3和金属接线柱2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金属接线柱2深入导电非金属体1内的螺纹部分由铜制成或由其他材料制成并在表层镀有一层铜4,金属接线柱2与导电非金属体1外部交接处则设有一层由沥青或防水漆制成的密封圈9。导电非金属体1是由高纯度石墨通过压力成形和高温焙烧而成或是由导电陶瓷制成,其形状为柱形、平板形或球形。腔盖6由导电非金属材料或防腐金属制成,并采用螺钉或螺纹方式固定在导电非金属体1上,当使用过程中需要补充空腔3内的导电离子材料时,也可以方便地开启腔盖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刚,未经王文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89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浦激光器的传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异质结结构的背引出硅太阳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