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心电讯号诊断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9525.5 | 申请日: | 200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69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静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讯号 诊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生理讯号诊断器,尤指一种用于侦测心电电压变化的数值的无线心电讯号诊断器。
背景技术
由于人体所产生的心电讯号是关系着人体的各种健康状况,通过人体心电讯号可了解整体身体的运作机能,因此有各种心电讯号量测装置被研发出来,用于侦测人体的心电讯号以监视人体的各种健康状况。
举例来说如医疗用的心电图装置,主要是以数个电极贴片和导线及一电脑装置来量测,即将电极贴片贴附于人体上,再利用导线连接于电极贴片与电脑装置之间,藉以将电极贴片所侦测的心电讯号传输至电脑装置,而电脑装置即用于将所接收的心电讯号予以储存、分析并显示。
但,若心脏出现问题时,患者通常需至医疗院所才能测取心电图,造就费用较高的情形之外,使患者并无法随时量测及监视其心电图。另一方面,目前市面上的可携式医疗器材,例如常用于量测脉搏的无线心跳发射装置,其通常皆是利用于左、右两边的感测带上的一导电物质作为感测人体讯号之用,对于人体讯号的收集较为不足且易有失真的情形,从而造成在量测人体讯号的精准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心电讯号诊断器,其于可供配戴于使用者的胸腔部位,以接近于心脏部位而能收集量测到为精准的心电电压变化的数值后,继而再经由讯号传送装置处理后而发射出去,并可通过一接收器接收以显示心电图或记录收集心电讯号,故可方便使用者自行监视心电图,及改善人体讯号收集时易有失真的缺失等的目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心电讯号诊断器,包括:一带体,其具有相反向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及具有两相对间邻设置的设置部;一讯号传送装置,其包含有一外壳体、一设置于该外壳体内的电路板,以及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的一讯号发射元件、一运算处理元件、一第一电极部、一第二电极部及一第三电极部,该外壳体具有相反向的第三面与第四面,该外壳体的第三面与该带体的第一面朝向同一方向,及该外壳体的第四面与该带体的第二面朝向同一方向;二组连接件,是各具有导电性的一第一连接件及一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该带体的两设置部上且与相对应的第一、第二导电件电性耦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该讯号传送装置的外壳体且与相对应的第一、第二电极部电性耦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与相对应的第二连接件对组,使该讯号传送装置可拆卸地组设位于该带体的第二面上;以及一导电组,具有一第一导电件、一第二导电件及一第三导电件,该第一导电件及该第二导电件裸设于该带体的两设置部的第一面,该第三导电件裸设位于该带体的第一面及该外壳体的第三面之间,使该第三导电件位于该两设置部之间,且该第三导电件与该第三电极部电性耦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可供配戴于使用者的胸腔部位,通过第一至第三导电件贴触于使用者的皮肤上,以接近于心脏部位而能收集到为精准的心电电压变化的数值后,继而再通过讯号传送装置处理后而发射出去,再通过一接收器接收以显示心电图或记录收集心电讯号,故可方便使用者自行监视心电图,及改善人体讯号收集时易有失真的缺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带体 1
第一面 101 第二面 102
设置部 11 中间部 12
讯号传送装置 2
外壳体 21 壳座 211、212
第三面 213 第四面 214
电路板 22 讯号发射元件 23
运算处理元件 24 第一电极部 25a
第二电极部 25b 第三电极部 25c
供电元件 26
连接件 3a、3b
第一连接件 31a、31b
第二连接件 32a、32b
第三连接件 33
第四连接件 34
导电件组 4
第一导电件 41a
第二导电件 41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95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遮光板
- 下一篇: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