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轴线金属连接端子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0560.9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25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弼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5 | 分类号: | H01R9/05;H01R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静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线 金属 连接 端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同轴线金属连接端子,尤其是一种一次性组合的同轴线金属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图1显示出一般同轴线的结构,其中同轴线10包括中心金属线12、第一塑料层14、金属编织网16以及第二塑料层18。中心金属线12位于同轴线中央,第一塑料层14包覆中心金属线12,金属编织网16包覆第一塑料层14,而第二塑料层18包覆金属编织网16,亦即中心金属线12、第一塑料层14、金属编织网16以及第二塑料层18以同心圆依序由内向外排列。
中心金属线12承载电气信号。金属编织网16是以金属线编成网状并包围住中心金属线12,而且在一般应用中是接地。第一塑料层14的作用是要隔离开中心金属线12与金属编织网16,以避免信号短路到接地。最外层的第二塑料层18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保护,以免同轴线受外部接触、撞击或摩擦而导致同轴线失效。
由于接地的金属编织网16整个包围住中心金属线12,形成良好的大面积网状接地因此提供电气遮蔽功能,亦即外部的干扰噪声会被金属编织网16隔离开,而不会干扰到内部中心金属线12的有用信号。
同轴线由于具优良的信号传输质量,被大量使用于高质量信号应用上,比如有线电视、通信设备、高速影音传输线、高速数据线。
同轴线需要外部连接端子以连接其它电气接口,达到信号传输的目的。
图2是现有技术的第一阶段组合的示意图,其中显示出同轴线10与金属端子20的组合。金属端子20包括端子基部22与端子弯曲部24,其中端子基部22是当电气信号连接头,而弯曲部24是在折弯后将同轴线10的中心金属线12夹住固定,如图中箭头所示。
图3是现有技术的金属外壳的示意图,其中显示出金属外壳40包括成对的圈状部42、第一包覆部44、第二包覆部46以及第三包覆部48。依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先对圈状部42、第一包覆部44、第二包覆部46以及第三包覆部48进行弯折,使得圈状部42围成圆圈状,而将第一包覆部44、第二包覆部46以及第三包覆部48弯折90度。
图4是现有技术的第二阶段组合的示意图,其中显示出金属端子20的弯曲部24经折弯后,除金属端子前端24a未夹住中心金属线12外,弯曲部24的其它部分会夹住中心金属线12。图3进一步显示出胶芯30与金属外壳40先形成预先组合体,再将经第一阶段组合后的金属端子20与同轴线10安置在预先组合体内,让金属外壳40的圈状部42套住金属端子20的端子基部22,接着依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进行折弯处理。
胶芯30的胶芯弯曲部32会折弯而让金属端子前端24a弯曲并进一步夹住中心金属线12,同时胶芯30覆盖住金属端子20的弯曲部24以及同轴线10的第一塑料层14。金属外壳40的第一包覆部44会包覆住胶芯30的胶芯弯曲部32,第二包覆部46会包覆住同轴线10的金属编织网16,而第三包覆部48会包覆住同轴线10的第二塑料层18,结果如图5所示。
因此在所形成的同轴线金属连接端子中,金属端子20与中心金属线12连接并承载电气信号,金属外壳40与金属编织网16连接并接地,胶芯30将金属端子20与金属外壳40隔离开,以避免电气信号与接地短路。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组合是二阶段组合,亦即先组合金属端子20与同轴线10,再组合胶芯30与金属外壳40。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在进行第二阶段组合时,将金属端子20与同轴线10的组合体安置在胶芯30与金属外壳40先形成预先组合体会发生偏差而无法完全对准,进而使得第二阶段组合后的同轴线金属连接端子发生电气连接不良,亦即胶芯30没有完全隔离开金属端子20与金属外壳40而让电气信号与接地发生短路,或金属外壳40与金属编织网16的接触不良而使得的电气信号易受外部噪声干扰。此外,第二阶段组合时发生对准的偏差,也会让同轴线金属连接端子组件松脱而不牢固,在受到外部拉扯时会剥离开。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弼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弼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05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启动电机
- 下一篇:基于气动柔性驱动器的侧摆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