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自行车的太阳能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0850.3 | 申请日: | 200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32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曾崧柱;周启雍;陈宪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利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1L31/045;B60K1/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行车 太阳能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于自行车的太阳能电池,其属于自行车的技术领域范畴。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石油价格的飙涨及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日益增加,对于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是现今世界各国极为重视的问题,随着前述的现况及环保意识的抬头,使得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是越来越成熟,现有电动自行车主要是借由一充电式电池来形成一辅助的动力,使骑乘者可以选择完全借由辅助动力前进,亦可以不使用辅助动力而自行踩踏;
然而,充电式电池虽可提供电动自行车一辅助动力,但于电力耗尽时,则需将电池进行充电后方可再重复使用,因此经常发生使用者必须到处寻找插座进行充电的情形,相对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诚有加以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太阳能电池,使其可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储存于充电式电池中,进而提供一充电效果,不仅可避免因充电式电池耗电后,必须到处寻找插座充电的情形,且可提供电动自行车另一辅助动力的来源,达到提高电动自行车的续航力的目的。
基于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太阳能电池,其包含有一本体、一个以上的外板体及一个以上的太阳能板,其中:
该本体的内部是用以储存供自行车使用的电力;
各外板体是可枢转地设于本体的外侧面上,其中各外板体于底端是设有至少一个与本体相结合的枢设件,使各外板体是可相对本体朝外转动;以及
各太阳能板是固设于各外板体的内侧面,借以吸收太阳光并转换成电能。
较佳地,该太阳能电池是设有四个与本体相结合且可相对本体转动的外板体,以及四个分别固设于外板体内侧面的太阳能板。
较佳地,该太阳能电池于两对面的外板体内部是各枢设有一略呈扇形的内板体,其中各内板体的一端是可枢转地与相对应的外板体相结合,且该太阳能电池于两内板体的内侧面分别固设有一太阳能板。
较佳地,该太阳能电池于本体及其中一外板体的间是设有一呈可卷收型态的片体,而该太阳能电池于该片体的两侧面上分别固设有一太阳能板。
较佳地,与片体相对应的外板体于靠近顶端的内侧面是设有一扣合孔,而该片体于外侧边是设有一可与扣合孔相扣设结合的扣合杆。
较佳地,该本体的顶部是枢设有一供使用者提拿使用的提把。
较佳地,该本体是为一略呈长方形的结构。
借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用于自行车的太阳能电池,可借由各枢设件的设置及拉动扣合杆的方式,让各外板体相对本体枢转及让片体于本体及相对应的外板体间呈一展开的型态,并将两内板体相对两对应的外板体枢转,即可使设于各外板体内侧面、两内板体内侧面及片体两侧面的太阳能板外露于本体外部,进而能吸收太阳光而转换成电能并储存于本体中,使自行车可在无插座的情况下,对于本体提供一充电的效果,提供电动自行车另一辅助动力的来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设于一自行车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与自行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
(10)太阳能电池
(20)本体 (21)提把
(30)外板体
(31)枢设件 (32)扣合孔
(40)太阳能板 (50)内板体
(60)自行车
(70)片体 (71)扣合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施,兹进一步以如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用于自行车的太阳能电池10,是如图1至图5所示,该太阳能电池10是设于一自行车60上且设有一本体20、一个以上的外板体30及一个以上的太阳能板40,其中:
该本体20为一略呈长方形的结构,其内部是用以储存供自行车60使用的电力,于本体20的顶部是枢设有一供使用者提拿使用的提把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利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利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08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