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钉结构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1084.2 | 申请日: | 2008-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55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林宪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宪能 |
主分类号: | F16B25/02 | 分类号: | F16B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钉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螺钉,尤其涉及一种螺钉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螺钉结构,如图1所示,其在一螺钉本体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尖锥端11及一锁掣端12,在所述锁掣端12中央可依对应螺丝起子的结构形态(一字、十字或内六角)而设有可供插嵌的插掣凹部121,另在所述螺钉本体10周缘壁面设有螺旋状延伸的外螺纹13;此种结构由于所述外螺纹13厚度较薄且较锋利,在使用时,所述外螺纹13会随着所述螺钉本体10逐渐增加螺入深度而切割被固定材料(木材)内的纤维组织,致使两者间的摩擦力随的加大,往往会造成锁转螺钉本体的操作愈来愈费力,甚至于会有难以顺利锁转完成的情形发生,此也形成一应用上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钉结构的改良,其可有效降低锁转螺钉的操作力量,以增进整体操作的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钉结构的改良,其可有效降低被固定材料内部的内应力,以防止大面积的材料损坏产生。
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螺钉本体及凸锥块,所述螺钉本体在两端分别设有一尖锥端及一可供起子插入的锁掣端,在所述螺钉本体周缘的壁面设有螺旋状延伸的外螺纹;复数凸锥块设置于所述螺钉本体的外螺纹中相邻两螺纹之间的壁面上,且在各凸锥块表面具有复数向不同方向延伸的平削面,使各平削面之间可分别形成尖锐弯折的刃部,各凸锥块的至少一侧表面结合于所述外螺纹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钉结构的改良,可有效降低锁转螺钉的操作力量,以增进整体操作的顺畅性,并可有效降低被固定材料内部的内应力,以防止大面积的材料损坏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可增进锁转效率的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螺入被固定材料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螺入被固定材料中的横向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0-螺钉本体;11-尖锥端;12-锁掣端;121-插掣凹部;13-外螺纹;2、4-.凸锥块;21、211、411、412-侧平削面;22、221-端平削面;23、42-第一刃部;231、43-第二刃部;24、44-第三刃部;25-第四刃部;251-第五刃部;3-被固定材料;31-破碎区域;41-上平削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图2至图4,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主要包括:螺钉本体1及凸锥块2等部份,其中所述螺钉本体1是一基本的螺钉结构,在其两端分别设有一尖锥端11及一锁掣端12,在所述锁掣端12中央设有一可供起子插入的插掣凹部121,在所述螺钉本体1周缘壁面设有螺旋状延伸的外螺纹13,复数凸锥块2相邻并列设置于所述螺钉本体1的各外螺纹13间的壁面上,各凸锥块2两旁侧设有向中央斜向渐升的两侧平削面21、211,且在所述两侧平削面21、211的衔接部位形成一沿所述螺钉本体1轴向延伸的第三刃部24,另在所述两侧平削面21、211之间设有至少两向外斜向渐降的端平削面22、221,且使两端平削面22、221与两侧平削面21、211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刃部23、第二刃部231、第四刃部25、第五刃部251;
使用时,各凸锥块2可随着所述外螺纹13逐渐螺入所述被固定材料3(如:木材)内时,所述第一刃部23、所述第二刃部231、所述第三刃部24、所述第四刃部25和所述第五刃部251可对所述被固定材料3内(接触部位)的纤维形成不同方向切割,使之产生适当的断裂而形成一破碎区域31,以降低对所述螺钉本体1(外螺纹13)的摩擦阻力,而使螺入动作更省力且顺畅;同时,由于所述被固定材料3内部的纤维经适当的切割而断裂,因此可有效吸收所述螺钉本体1螺入所述被固定材料3内的内应力,避免所述被固定材料3内部的纤维产生破坏裂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宪能,未经林宪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10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簧复合式密封圈
- 下一篇:改进的防腐磁力泵的轴心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