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机壳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2672.8 | 申请日: | 200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00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心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 军;张 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计算机机壳,尤指一种具有支撑框架的计算机机壳。
背景技术
公知的计算机主机的机壳通常包括框架、面板、后板以及两个侧板,其中,面板盖合于框架正面,后板则连接于框架背面,而侧板则是嵌合于框架的两侧;而其框架通常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支架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板连接而成,而其连接的方式为螺接或是铆接。
然而,此种结构在实际使用上仍具有以下问题点:由于框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支架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板连接而成,由于其构成组件较多,无形中提高了本计算机机壳的材料成本;而在加工组装方面其程序较为繁杂且耗费时间,如此一来,无形中便提高了计算机机壳整体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金属支架与金属板为螺接或铆接,长时间使用之下,因为装设于计算机机壳内部的组件运作时产生的震动,如硬盘或风扇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将会导致连接处松脱,而降低了计算机机壳的结构强度,在使用上对于计算机机壳内部的电子装置则有安全上的顾虑。
因此,要如何改善及解决上述的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加工程序、节省制造成本的计算机机壳。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机壳,包括支撑框架、后板以及两个侧板,其中,该支撑框架由前板、从该前板延伸且一体构成的顶板及底板所组成,该后板连接于该顶板及该底板,该侧板分别连接于该支撑框架的两对应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机壳,包括支撑框架、后板、顶板及底板,其中,该支撑框架由前板、从该前板延伸且一体构成的两个侧板所组成,该后板连接于该侧板,该顶板连接于该侧板顶部,该底板连接于该侧板底部。
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机壳,借由支撑框架为一体成型,提高此计算机机壳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机壳,借由支撑框架为一体成型,减少外界振动对计算机机壳内部的组件及装置造成引响,可避免计算机机壳内部的组件及装置损坏。
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机壳,借由支撑框架为挤制以及弯折成型,能减少计算机机壳的组件数量以达到节省成本的功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机壳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配置装置的立体透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支撑框架
10’ 支撑框架
11 顶板
12 前板 12’前板
13 底板
14 补强条 14’补强条
15 通槽
16 凸条 161 穿孔
16’ 凸条 161’穿孔
17 侧板
20 后板
30 侧板
40 主机板
50 供电单元
60 数据存取单元
70 连接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机壳的立体图以及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机壳,包括支撑框架10、后板20以及两个侧板30,其中:
支撑框架10包含顶板11、前板12以及底板13,顶板11与底板13从前板12延伸且一体构成,而顶板11与底板13相互平行,顶板11以及底板13与前板12相互垂直;而支撑框架10的制造方式为先将可进行挤制的铝材或其它金属材料进行挤制而形成长矩形的板体,接着再将此长矩形的板体进行弯折而呈U字形,但不以此型态为限;另外,此支撑框架10的两侧分别成型有补强条14,补强条14贯通顶板11、前板12以及底板13,使支撑框架10两侧的厚度较大,以加强支撑框架10的结构强度。
另外,顶板11还开设有通槽15,而顶板11以及底板13的内侧面两端分别成型有凸条16,而凸条16上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穿孔161,穿孔161供侧板30滑动嵌合。
后板20的顶端及底端则分别连接顶板11及底板13,如图4所示;而侧板30则分别连接于支撑框架10两对应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银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26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