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流电焊机空载自停节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2899.2 | 申请日: | 2008-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02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0 | 分类号: | B23K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电焊机 空载 节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电装置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满足使用所有功能的前提下,使电焊机节约能源延长自身的使用寿命的交流电焊机空载自停节电装置。
背景技术
交流电焊机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焊接设备,但由于其自身重量大、工作时不易搬动和间断工作的特点,大约有50%以上的时间处于空载待焊状态。空载待焊时无功功耗约为额定功率的10-20%,因此通过对电焊机空载自停装置是一项简单有效的节电措施,现有交流电焊机自停节电装置主要开关元件是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开关机时将产生噪音、震动、触点火花,在大电流下容易烧坏触点,缩短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交流电焊机空载自停节电装置,电焊机不焊接时自动关闭电源,让电焊机有足够的冷却时间,能延长了电焊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包括:总开关、电焊机、焊钳、交流继电器,其特征是:所述节电装置还包括固态继电器,所述电焊机的初级线圈与固态继电器的输出端串联接在交流电的火线和零线端。
所述电焊机的次级线圈一端与焊钳相连,一端与工件相连,所述工件的另一端则与地连在一起。
所述交流继电器的一端与火线相连,所述交流继电器的另一端与灵敏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依次串联,最后接在零线端。
所述灵敏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交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并联,在焊钳与电路地之间连接所述时间继电器,同时交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灵敏继电器的线圈串联,连接在焊钳与电路地之间。
所述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端一端与火线相连,另一端通过交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在零线端,在火线和零线端还连接有辅助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一端通过电阻器连接在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灵敏继电器的线圈之间,而另一端则与电路地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流电焊机空载自停节电装置有以下优点:
1)、电焊机不焊接时自动关闭电源,让电焊机有足够的冷却时间,这样就延长了电焊机的使用寿命。
2)、用固态继电器的导通与截止做电焊机的节能开关,代替机械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具有无接点跳动、无机械噪音、射频干扰小、开关机不产生电弧,开关速度快和体积小等优点。
3)、设备自身无功损耗很少,电路元器件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总开关1、电焊机2、焊钳3、交流继电器4,其特征是:所述节电装置还包括固态继电器5,所述电焊机2的初级线圈与固态继电器5的输出端串联接在交流电的火线和零线端。
所述电焊机2的的次级线圈一端与焊钳3相连,一端与工件6相连,所述工件6的另一端则与地连在一起。
所述交流继电器4的一端与火线相连,所述交流继电器4的另一端与灵敏继电器7的常闭触点、时间继电器8的常闭触点依次串联,最后接在零线端。
所述灵敏继电器7的常闭触点与交流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并联,在焊钳3与零线连接的通路与地之间连接所述时间继电器8,同时交流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与灵敏继电器7的线圈串联。
所述固态继电器5的控制端一端与火线相连,一端通过交流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连接在零线端,在火线和零线端还连接有辅助变压器10的初级线圈,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一端通过电阻器连接在交流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与灵敏继电器7的线圈之间,而另一端则与电路地相连。
下面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开机(待焊)
合上总开关1、辅助变压器10立即感应12V电压,因此灵敏继电器7与交流继电器4几乎同时得电,但由于灵敏继电器7动作时间比交流继电器4动作时间短,所以灵敏继电器7首先吸合而将交流继电器4线圈回路切断,使其不能闭合。固态继电器5未接收到导通信号无法导通,电焊机2初级线圈无法接通电源,电焊机不工作。既使交流继电器4先吸合,常开触点导通固态继电器5,电焊机初级接通电源,但如果不焊接,电焊机2也会因时间继电器8的作用,经延时后,自行断开交流继电器4线圈回路,使固态继电器5无导通信号,电焊机初级线圈无电压,此时电焊机2处于待机状态。
2)、工作(焊接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2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送钉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斜切手撕型粘尘辊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