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拱圈外包钢筋混凝土的石拱桥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3138.9 | 申请日: | 2008-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51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松;谢凤禹;孙明星;郝章喜;杨强;漆国秋;陈为高;吴明生;卢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国通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4/00 | 分类号: | E01D4/00;E01D101/20;E01D101/22;E01D10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400074***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拱圈 外包 钢筋混凝土 石拱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拱圈外包钢筋混凝土的石拱桥。
背景技术
石拱桥是一种古老的桥型,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受压为主要受力特征的主拱圈采用石料砌筑,因其就地取材而带来经济性。但100米以上的石拱桥为数不多,现有技术最大跨径接近150米,近几年来,新建公路上中小跨径的石拱桥亦采用不多,高速公路上更为罕见。制约石拱桥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砌筑主拱圈的石料之间多通过砂浆(少数采用小石子混凝土)连接,砂浆的施工控制难度大,砂浆的强度不足或不饱满直接导致主拱圈整体性不可靠,这制约着石拱桥向更大跨径发展。
(2)石砌主拱圈在反复的温湿冷暖等气候作用下,会加大石料的风化,特别是石砌主拱圈在反复的水的浸泡作用下,更会加大石料的风化,主拱圈石料的强度会降低,严重的会导致病害,制约石拱桥适应性的发展。
(3)石砌主拱圈多采用分环分段多点对称均衡砌筑,通过砂浆连接的石砌主拱圈第一环的整体性一般不高,故对支架要求高,支架施工控制难度大,导致支架的费用较高。
(4)通过砂浆连接的石砌主拱圈的抗弯能力亦较弱,对水平位移和不均匀沉降较敏感,对两岸基础要求高。
(5)石砌主拱圈对多跨石拱桥不可避免的水平位移和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施工卸架不易控制,设置强大的制动墩亦不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拱圈整体性强、防水防恶劣气候防风化能力强、抗弯能力强、构造受力合理、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的主拱圈外包钢筋混凝土的石拱桥结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主拱圈外包钢筋混凝土的石拱桥,包括主拱圈中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的底板、主拱圈中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的顶板、主拱圈中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的两侧腹板、主拱圈中被钢筋混凝土外包的石砌部分和拱上建筑,其特征在于,在主拱圈石砌部分周围,由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的底板、顶板2两侧腹板和其连成一体,组成外包钢筋混凝土的石砌主拱圈新结构。
上述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的底板、顶板、两侧腹板厚度均为20~30cm左右。
上述石砌部分采用小石子混凝土填缝振捣密实,石砌部分外包钢筋混凝土融为一体。
在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的底板内布置底板纵向钢筋,在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的顶板内布置顶板纵向钢筋,在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的两侧腹板内布置两侧腹板纵向钢筋。
底板纵向钢筋、顶板纵向钢筋和两侧腹板纵向钢筋间距均为15~20cm左右。
底板纵向钢筋、顶板纵向钢筋、两侧腹板纵向钢筋由横向箍筋和梗腋斜钢筋连成整体,底板纵向钢筋和顶板纵向钢筋之间设置连接拉筋,间距为60×60cm~80×80cm,拉筋两端要有40D的锚固长度。
同现有的石拱桥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有益效果是:
(1)主拱圈石砌部分周围由于设置了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石砌部分4采用小石子混凝土填缝振捣密实。解决了仅通过砂浆连接的石砌主拱圈整体性不可靠的问题,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对石砌部分有套箍作用,提高了石砌部分的承载能力,提高了结构可靠性。同时由于套箍作用对石砌部分的强度要求可放宽,用孔隙较多自重较轻的石料(如火山石等)修建大跨石拱桥成为可能。
(2)本实用新型石砌主拱圈设置了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主拱圈具有较强的防水、防恶劣气候、防石料风化能力,提高了结构耐久性。
(3)本实用新型桥梁石砌部分周围由于设置了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可根据需要配置一定的钢筋,抗弯能力增强且可控,对施工支架的要求降低、对两岸基础水平位移和不均匀沉降适应性提高,简化了多跨石拱桥施工卸架不易控制和制动墩的设计问题,提高了结构适应性。
(4)本实用新型桥梁可采用现有的支架浇(砌)筑施工法。
(5)本实用新型桥梁解决了石拱的桥结构可靠性、耐久性、适应性问题,可提高石拱桥的应用范围和跨越能力,主跨可望突破200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石拱桥立面布置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主拱圈钢筋立面布置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中:
1、主拱圈中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的底板,
2、主拱圈中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的顶板,
3、主拱圈中外包钢筋混凝土部分的两侧腹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国通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国通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3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的钢板锚固块
- 下一篇:铝渣分离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