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涡流滤液槽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3268.2 | 申请日: | 200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73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德;李志全;李斌;周川峰;李卓文;王井来;高登海;安玉红;李瑞峰;郑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12 | 分类号: | B01F3/12;B04B15/0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3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流 滤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含固体颗粒的液体积存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自涡流滤液槽。
背景技术
目前,离心机滤液积存的工艺一般采用以下方法:根据生产量设计不同容量的碱液桶,顶部附搅拌电机,离心机滤液在搅耙的作用下产生旋转力,使得固体颗粒不得下落淤积。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离心机分离液中含有固体颗粒浓度较大,一般在30%左右,高浓度且包含的颗粒较大的滤液沉积速度很快。搅拌机故障停车后,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因颗粒的快速沉降被“坐死”,造成搅拌机无法开启,造成大量碱液外排损失,或离心机系统停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颗粒沉积效果好的自涡流滤液槽。
实现上述发明内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涡流滤液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上部设有溢流口,其下部还设有进液连接短管、排污口和出液口,且进液连接短管为圆锥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取缔了现有设备中的搅拌装置,体积小巧,节省人力财力;较小的敞口实现自涡流体系,并且取代了高大密闭的容器。可随时掌握滤液量及所含固体颗粒浓度等重要参数,节约能源,有效防止固体颗粒的沉积,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溢流口1,进液连接短管2,排污口3,出液口4,槽体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中,这种自涡流滤液槽由溢流口1,进液连接短管2,排污口3,出液口4和槽体5构成。其中槽体5采用规格为Φ400×1500的圆柱形桶体。在槽体5的上部装有一溢流口1,为防止事故状况下滤液流量大造成冒槽。其下部一侧装有进液连接短管2和排污口3,该进液连接短管2的管道为外径大于内径的圆锥形孔径,其外口直径为250cm,内口直径缩小为100cm,使得滤液在进口处速度增加,在槽内形成涡流体系。而槽体5的另一侧距底座水平高度10cm处,还设有一出液口4,该出液口4与外部的原泵进口管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滤液由进液连接短管2进入槽体5中,由于进液连接短管2为变径管,外部口径大,内部口径小,在进入槽体5时滤液流速加大,含有固体颗粒的离心机滤液在高位落差的作用下,由进液连接短管2沿切线方向进入,在槽体5内形成涡流体系,固体颗粒随液体旋转而不能下沉,滤液经出液口4导出。为方便清理,槽体5的下部还设有排污口3。在槽体上部设有溢流口1,与溢流管相连接,将溢出滤液导入地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32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