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电池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3553.4 | 申请日: | 200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21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岳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文祥 |
主分类号: | H01M6/00 | 分类号: | H01M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雪静;逯长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池结构,尤指一种用水及碳物质与复数个电位差插条产生电力的一种水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由于科技的高度发展,使得各种电子产品的种类及应用得以快速成长。而电源是各种电子产品运作的基本要件之一,而且电源的供应也足以影响整个电子产品的运作及效能。其中,电池是一种普遍的电源供应组件。
一般电池可分为两种类型:抛弃式和充电式。其中抛弃式电池的设计上运用了无法逆转的化学反应,而且电池内装的是有毒的化学用品,因此一般抛弃式电池的设计上是密闭的,而当电池没电时就丢掉。
由于废弃内涵有毒化学用品的电池需经过特别处理,因此费时费力,而且处理不当时还有环保考虑,因此现在有些电池内装的是一般无害的物质,像是水与活性碳,用以产生化学反应来供电。
然而,该些习知电池常具有以下问题:
第一、运用一般无害的物质,来产生化学反应供电的供电量非常微弱,只适合运用在微电量电子产品。
第二、当电池内的物质起化学反应被消耗完后,没有简易的方式补充或替换该些无害物质,以彻底运用内涵无害物质的电池特性。
第三、活性碳需由一般碳物质提炼而成,如需补充或替换较为麻烦。
缘是,本创作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电池结构,其结构设计能提高运用水与碳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供电的供电量并简易的补充被消耗的水与碳物质。其中碳物质可为一般竹碳或木碳,不必特定为活性碳,因此在制造过程或补充过程上都较为简易。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电池结构,包括有一碳容器,用以填充一碳物质;一阻塞件,设置于该碳容器一端;一极片组,该极片组由两片极片组成,该两片极片的一端分别形成复数个电位差插条,该些电位差插条穿设于该阻塞件,并插入该碳物质内;一水容器,用以装水,该水容器的一开口端与该碳容器另一端连接;一吸水海绵,设置于该碳容器及该水容器之间,并吸汲及传送该水容器内的水至该碳容器内的该碳物质。其中,当该吸水海绵导水至该碳物质时,该些电位差插条与水产生化学反应,该些电位差插条之间产生电位差,进而产生电力。
其中,该些电位差插条一半以下穿设于该阻塞件,一半以上插入该碳物质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组有延伸出复数个电位差插条,当该吸水海绵导水至该碳物质时,插入该碳物质的各个复数个电位差插条之间会产生电位差,而该些电位差的总和则为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电力。藉此,极片组延伸出越多电位差插条时,产生的电力越大,进而适合运用在需电量较大的电子产品。
第二、由于本实用新型运用的是水与碳物质来起化学反应,其为无害物质。藉此,当该些物质被消耗完后可以安全的被补充。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碳物质可为一般竹碳或木碳,不必特定为活性碳,因此在制造过程或补充过程上都较为简易。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水电池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水电池结构的极片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水电池结构的剖视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 水电池
4 水
6 碳物质
10 碳容器
100 安全气孔
101 阻塞件 103 极片组
105 吸水海绵
20 水容器
30 连接模块
201 补水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水电池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其极片组一端形成复数个电位差插条,而极片组的该些复数个电位差插条之间会分别产生电位差,藉该些电位差的总和使水电池适用于用电量比微电子量产品较大的电子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文祥,未经岳文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35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