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3903.7 | 申请日: | 2008-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54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盐田克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M1/06 | 分类号: | F01M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从润滑油泵经由润滑油路向阀腕室或齿轮箱输送润滑油的发动机,具体地说涉及在充分确保润滑油的流量的同时可以防止向轴承壳外部泄漏润滑油的润滑油路技术。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发动机中,作为从润滑油泵向阀腕室或齿轮箱输送润滑油的构成,用于向动阀机构或各种齿轮输送该润滑油的润滑油路设在齿轮箱、汽缸体或汽缸盖等发动机的各部材上。对于横型发动机,也公开了在配置于飞轮侧的轴承壳的内周面上形成环形槽、作为润滑油路构成的技术(例如参照参考文献1),或者在轴承壳的外周面上形成环形槽、作为润滑油路构成的技术。
另外,还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即,在轴承壳的外侧设置油封壳,在轴承壳、油封壳以及内嵌于油封壳且外嵌在曲轴上的功能体的内部形成润滑油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88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4-142725号公报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因为限定轴承壳的形状,使润滑油路的截面面积变大是困难的,难以充分保证润滑油的流量。因此,在润滑油路堵塞的情况下存在油压下降、向曲轴或阀腕室等的送油拖延的可能性。
进而,在轴承壳的外周面上形成环形槽的构成中,存在向轴承壳外部泄漏润滑油的可能性。为此,由于必须用油封壳覆盖轴承壳的外面,所以会因部件个数的增加而导致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一种发动机,其注油环的形状或配置保持现有原样地确保润滑油的流量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防止向轴承壳外部漏泄润滑油。
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如以上所述,下面说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
即,在技术方案1的发动机中,由曲轴通过动力传递机构驱动润滑油泵,从该润滑油泵通过在齿轮箱、汽缸体或汽缸盖上形成的润滑油路向阀腕室或齿轮箱输送润滑油,所述曲轴通过固定在轴承壳上的轴承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汽缸体上,该轴承壳被固定在汽缸体上,在所述曲轴和所述轴承壳之间构成插入注油环,在上述构成中,在所述轴承壳内周上的与所述注油环抵接的面上形成槽,在所述注油环的内周面上形成槽,把所述轴承壳内周面的槽和所述注油环内周面的槽双方作为所述润滑油路构成。
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动机中,所述轴承壳内周面的槽和所述注油环内周面的槽通过在所述注油环上开设一处以上的连通孔而连通。
实用新型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收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中,可以把注油环作为润滑油路的一部分利用。另外,由于润滑油路不在轴承壳外周面上形成,所以可防止向轴承壳外部泄漏润滑油。进而,与在轴承外边缘部分形成环形槽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槽的直径,可以缩短形成槽的操作时间。另外,由于可以由轴承壳和注油环两个系统输送润滑油,所以可防止油压降低。另外,即使由于注油环的孔堵塞或由注油环的旋转导致注油环的位相改变,也可以利用轴承壳中的润滑油路向曲轴、阀腕室双方送油而没有延误。进而,由于注油环的外径等与现有技术没有改变,所以可对注油环照样使用通用品,而确保润滑油的流量。
在技术方案2中,通过注油环的孔和轴承壳的槽的连通,不需对准注油环的位置,可简单地进行发动机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右侧面图。
图3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正面图。
图4是图2中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从斜下方看轴承壳的立体图。
图6是从斜下方看轴承壳的侧面图。
图7是图6中的B-B线剖视图。
图8(A)是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注油环的侧面图,(B)是图8(A)的C-C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发动机;3 汽缸体;4 汽缸盖;12 阀腕室;19 冷却水箱;20 燃料箱;25 齿轮箱;26 润滑油泵;30 轴承;31 轴承壳;31c 环形槽;32 注油环;32a 环形槽;32b 连通孔;35 飞轮;36 曲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右侧面图。
图3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正面图。
图4是图2中的A-A线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马株式会社,未经洋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39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