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架空输电线路防绕击雷的屏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4268.4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62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奇;曹明德;邹劭峰 |
主分类号: | H02G13/00 | 分类号: | H02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034000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 输电 线路 防绕击雷 屏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安全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防绕击雷的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点多线长,所经地形复杂多变,雷击是其主要事故之一。运行经验、现场实测、模拟试验表明和有关文献阐述,绕击雷引起的线路跳闸占相当大的比例,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一般采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提高线路绝缘水平、减小保护角、架设避雷线、装设避雷器及侧针等方法来减低雷害事故。以上措施尽管对降低雷击跳闸率有所帮助,但效果并不明显,投入产出比小。尤其在雷电活动强烈或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经济投入相当大,防雷效果微乎其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防绕击雷的屏蔽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并且能够有效减低雷害事故,防止绕击雷引起的线路跳闸,达到架空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防绕击雷的屏蔽装置,设置在杆塔及其上的避雷线之间,包括屏蔽线、塔横担联结金具及架空避雷线固定金具。其中,杆塔横担联结金具用于装设屏蔽线时的支撑,架空避雷线固定金具用于装设屏蔽线时的定位与固定,屏蔽线用于拦截绕过架空避雷线的雷电流,避免击于导线上,分流雷电流,起到屏蔽作用。屏蔽线为四根,两两屏蔽线的一端分别通过各自的架空避雷线固定金具与避雷线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共同的杆塔横担联结金具与杆塔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屏蔽线的屏蔽作用,将捕获的雷电流通过屏蔽线和杆塔泄入大地,使导线得到了有效保护,实现了减低架空输电线路绕击雷击引起的跳闸的目的,保证了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所述杆塔横担联结金具包括杆塔横担夹具和挂线金具,所述架空避雷线固定金具为螺栓型T形线夹。
所述挂线金具为楔形线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通过屏蔽线的屏蔽作用,将捕获的雷电流通过屏蔽线和杆塔泄入大地,使导线得到了有效保护,实现了减低架空输电线路绕击雷击引起的跳闸的目的,保证了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架空输电线路防绕击雷的屏蔽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中:1 杆塔、2 导线、3 避雷线、4 架空避雷线固定金具、5 屏蔽线、6 杆塔横担联结金具、6.1 杆塔横担夹具、6.2 挂线金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防绕击雷的屏蔽装置,设置在杆塔1及其上的避雷线3之间,避雷线3为两根设置在杆塔1的两侧。所述屏蔽装置包括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的的屏蔽线5、杆塔横担联结金具6及架空避雷线固定金具4。屏蔽线5为四根,每两根屏蔽线5为一组分别对应两根避雷线,每组屏蔽线的5的一端分别通过各自的架空避雷线固定金具4与避雷线3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共同的杆塔横担联结金具6与杆塔1连接。
其中,杆塔横担联结金具6用于装设屏蔽线5时的支撑。杆塔横担联结金具6包括杆塔横担夹具6.1和挂线金具6.2,杆塔横担夹具6.1根据杆塔横担主材的宽度来进行加工和安装;挂线金具6.2为标准电力金具的楔形线夹NE-1。
架空避雷线固定金具4用于装设屏蔽线5时的定位与固定,架空避雷线固定金具4为标准电力金具的螺栓型T形线夹TL-21,它是根据架空避雷线的直径和位置来进行选配和安装的。
屏蔽线5用于拦截绕过架空避雷线的雷电,避免击于导线2上,分流雷电流,起到屏蔽作用。屏蔽线5为常用线材是根据电压等级、杆塔高度、杆塔位置和所处区域的雷电活动情况来确定其材质、直径和长度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优点,通过杆塔横担联结金具和架空避雷线固定金具,将屏蔽线敷设在线路上,通过屏蔽线的屏蔽作用对绕击雷电流进行屏蔽和分流,实现了减低绕击雷引起的架空输电线路跳闸的目的,保证了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奇;曹明德;邹劭峰,未经张俊奇;曹明德;邹劭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42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