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路防堵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4433.6 | 申请日: | 2008-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90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品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创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24 | 分类号: | F16L5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安纪平;张 昱 |
地址: | 21500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路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板件清洗装置的管路防堵元件。
背景技术
一般的印刷电路板、LCD面板、太阳能面板、...等电子或光电用板件在制造过程中必须在预定的位置钻设用来安装电子元件的洞孔,此些洞孔包括有贯通孔、盲导孔等,钻孔后的板件必须再经过处理及清洗过程以将孔内的粉尘或化学品清除。
由于现今的所述板件厚度愈来愈小,加上电子元件的体积也因为日益精密而缩小化,因此钻设在板件上以用来组装电子组件的洞孔也十分细小。
传统上用来处理清洗板件的清洗装置,包括有「喷洒」与「涌流」两种方式;采用喷洒清洗的目的,是利用加压后的清洗液喷入非贯通的盲导孔内,利用压力将盲导孔内的粉尘或化学品冲出。所谓的「涌流」则是将清洗液以低压力的方式涌出,使得板件在通过涌流区时,能让清洗液进入贯通孔内清洗孔壁。
对板件清洗过后的清洗液虽然都经过回收过滤后再循环利用,但是往往会有过滤不完全的问题,致使含有杂质的清洗液进入涌流管或喷洒管内后,容易在涌流出口或喷洒口造成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板件清洗机中的涌流管或喷洒管,容易受到清洗液中所含杂质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之特征,系提供一种可以被安装在板件清洗机之涌流管或喷洒管进液口的管路防堵元件,使清洗液在进入涌流管之喷洒管之前先过滤杂质,避免杂质进入涌流管或喷洒管造成出口堵塞;当该防者元件附着了杂质而需要清洗时,亦可方便地取出清理。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之管路防堵元件,其技术手段系具有一周壁为环形且轴向延伸一长度的头部,该头部的第一端为进液端,相对的第二端为出液端,所述出液端的侧壁端缘连接有复数分别轴向延伸一长度的肋条,且该些肋条的端部共同连接一片体,所述片体的外径表面设有复数个突出的定位片,该些肋条所构成的环周轮廓覆设有滤网。此一防堵元件可以被塞入涌流管或喷洒管的进液口,使清洗液进入该管时,得以利用该防堵元件的滤网将清洗液中的杂质过滤,待杂质累积到一程度时,则可以手指直接将防堵元件从涌流管或喷洒管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技术手段,系在所述防堵元件的头部侧壁第一端的端缘形成有倒角凸缘,而涌流管或喷洒管的进液口内缘亦形成有对应的倒角内缘,使得防堵元件被塞入涌流管或喷洒管时,得以藉由该倒角凸缘与倒角内缘对应密合,以防止清洗液渗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些肋条的外侧边均由该头部往该片体逐渐倾斜而下,使得该些肋条的外径共同构成一锥度,藉以使该防堵元件容易被塞入涌流管或喷洒管的进液口。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技术手段,系在所述肋条的内侧之间共同连接至少一环片,藉以提高该些肋条的强度而避免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技术手段,系在所述片体设置一具有一凹部的尾帽,且该凹部轴向朝向该头部的第二端,所述复数肋条的一端则连接于该尾帽的周边,使得各肋条之间构成可供清洗液流动的空间,同时,利用该尾帽的凹部承接杂质,待积存至一定程度时再将该防堵元件取出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创作防堵元件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显示本创作防堵元件与涌流管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显示本创作防堵元件与喷洒管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显示本创作防堵元件组合于涌流管或喷洒管内的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元件符号对本创作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俾使熟习该项技艺者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创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创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4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