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动顶跑车底板横梁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4923.6 | 申请日: | 2008-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24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泽武;王力;李程;陈晓峰;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动 跑车 底板 横梁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构造,尤其是涉及一种活动顶跑车底板横梁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及科技的迅速发展,整车的安全性及舒适性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今天,公认的汽车结构设计的安全理念是: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行人和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尽量减少车辆及其内部构造的损坏。因此,要求汽车结构设计时要有良好的碰撞吸能及传力效果,既要尽可能保护乘员安全,又要保证整车的模态、刚度要求。
目前活动顶跑车的侧碰安全性、整车刚度模态是设计上的一个重大挑战。与普通轿车相比,硬顶跑车缺少了顶盖的连接和支撑,导致了侧围结构处于悬臂状态,而整车的安全、刚度、模态就主要由下部车身来承载,故对下部车身的加强是提高活动顶跑车安全、刚度、模态的关键。而底板横梁处的加强是活动顶跑车下部车身关键加强处之一。在此处活动顶跑车普遍存在的缺陷是:1.不能有效地对B柱的连接支撑;2.不能很好地与前后底板、门槛连接,使得整车刚度、模态较差;3.制造工艺性较差。
目前活动顶跑车在底板横梁处采用了单一封闭腔结构进行加强,如附图5、附图6所示,单一封闭腔结构存在的缺陷是:1.截面面积比较小,无法满足整车模态、刚度的要求;2.在Z方向的高度不能保证侧碰撞时侧围对乘员舱的侵入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活动顶跑车底板横梁加强结构,其目的是提高整车的侧碰安全性,以及提高整车的强度、刚度、模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活动顶跑车底板横梁加强结构,包括后底板总成、左B柱内板、右B柱内板、底板前上横梁总成、前底板总成、底板前上横梁本体、前上横梁左支撑板、前上横梁右支撑板、左B柱支撑板和右B柱支撑板,所述的底板横梁加强结构位于前底板与后底板搭接处,底板前上横梁本体增加了底板前横梁处的截面,形成双封闭腔,连接板将前底板总成与后底板总成连接为一体。
所述的底板前上横梁本体、前上横梁左支撑板、前上横梁右支撑板和连接板点焊为分总成,然后经烧焊在下部车身总成上,左B柱支撑板和右B柱支撑板通过螺栓连接到左B柱内板、右B柱内板和前底板横梁总成上
具有上述特殊结构的一种活动顶跑车底板横梁加强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整车的侧碰安全性,以及提高整车的强度、刚度、模态,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对驾乘人员的伤害,提高了整车的NVH性能。
2、左右B柱支撑板采用了安装形式,安装件的可调性很好地消除了制造公差。
3、左B柱内板和右B柱内板上的适当变形有效地吸收了侧碰时的能量有效地提高了整车的侧碰安全性。
4、前后底板形成一个刚性结构,有效地承载了整车的刚度、模态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上横梁结构所处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前上横梁总成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横梁总成截面I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横梁总成截面II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前横梁总成截面I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前横梁总成结截面II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侧碰能量传递示意图
在图1-7中,1:后底板总成;2:左B柱内板;3:右B柱内板;4:底板前上横梁总成;5:前底板总成;6:底板前上横梁本体;7:前上横梁左支撑板;8:前上横梁右支撑板;9:左B柱支撑板;10:右B柱支撑板;11: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2、图3、图4、图7结合可知,该一种活动顶跑车底板横梁加强结构包括后底板总成1、左B柱内板2、右B柱内板3、底板前上横梁总成4、前底板总成5、底板前上横梁本体6、前上横梁左支撑板7、前上横梁右支撑板8、左B柱支撑板9和右B柱支撑板10,底板横梁加强结构位于前底板5与后底板1的搭接处,有效地提高了前底板总成5与后底板总成1的搭接强度及整车刚度、模态。底板前上横梁本体6增加了底板前横梁处的截面,且与现有结构形成了双封闭腔,在不影响后排座椅及脚部空间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大截面,更好地增加了截面面积和在Z向的高度,有利于侧碰时对左B柱内板2和右B柱内板3的支撑及力的传递,左B柱支撑板9和右B柱支撑板10最大面积地支撑B柱内板2和右B柱内板3,提高了侧碰安全性,减少了侧围对乘员舱的侵入量。同时左B柱支撑板9和右B柱支撑板10为安装件消除了制造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49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型钢打捆包装的预成型装置
- 下一篇:烟气净化移动餐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