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棘轮式自行车驱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4981.9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80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贵 |
主分类号: | B62M23/00 | 分类号: | B62M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王 军 |
地址: | 017000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轮 自行车 驱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驱动装置,具体是一种棘轮式自行车驱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国内现有技术生产的自行车,三轮车,按用途可分为平地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和作为运输工具的三轮车,按驱动方式可分为:大轮直接驱动式,小轮直接驱动式和利用塔轮变速驱动式等。它们的动力均是两根限定长度的脚蹬拐轴,它们在中轴上与驱动主轮盘按180度角固定在中轴两端,当人骑车时,只能用双脚做360度划圆的方式作为驱动动力。这种做功方式的致命弊病再于:
1、两根脚蹬拐轴为驱动杠杆与主轮盘被固定在中轴上时,只能做360度划圆动作才能完成驱动,而正是要做360度划圆动作,两根脚蹬拐轴的长度就必然受到一定限制,否则,无法划圆动作。脚蹬拐轴长度的限制,是导致自行车驱动费力的主要因素。
2、由于要作360度划圆动作,人只能骑在主轮盘的上方才能完成作功动作,人的发力点主要靠双腿向下的伸张力和人体的重力,其它部位无法发力。这样一来,人发力受限,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也受到了限制。所以,现行市场上所有自行车的通病是驱动费力,行驶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自行车驱动方式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棘轮式自行车驱动器,它可以轻松、方便、省力又快捷的驱动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棘轮式自行车驱动器,它包括:车座、车大梁、前轮、后轮、驱动中轴、驱动链轮、链条、前叉连杆、车把、脚蹬杠杆,所述的驱动中轴与左右两侧的脚蹬杠杆之间是通过棘轮机构连接;所述的左右两侧的脚蹬杠杆分别固接于绕在定滑轮上绳索的两端,定滑轮设置在车架上。
所述的棘轮机构为内棘轮机构或外棘轮机构。
所述的外棘轮机构是由棘轮、外壳、轴承、驱动中轴、棘爪构成,所述的棘轮与驱动中轴两端的方轴固接,外壳设置轴承;所述的棘爪与棘轮啮合,棘爪通过弹簧锁定,弹簧与外壳固定。
所述的内棘轮机构是由棘轮、外壳、轴承、驱动中轴、棘爪构成,所述的棘轮为棘轮圈,棘轮圈与轴承内圈固接,棘轮圈与棘爪啮合,棘爪设置在中轮内的孔内并与中轮内的孔动配合,中轮与驱动中轴(7)两端的方轴固接。
本实用新型棘轮式自行车驱动器,是利用驱动中轴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两个棘轮机构,在棘轮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向前延长两个脚蹬杠杆,从而省力,同时,利用定滑轮和钢丝绳的作用,当踏下一侧的脚蹬杠杆,另一侧的脚蹬杠杆被钢丝绳提高,所以只要两脚交替向下或向前踏脚蹬杠杆即可,它方便、省力又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自行车上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驱动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示意图;
图4是本驱动器外棘轮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驱动器内棘轮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外棘轮式自行车驱动器,如图1、4所示,它包括:车座1、车大梁2、前轮11、后轮4、驱动中轴7、驱动链轮6、链条5、前叉连杆12车把13、左侧的脚蹬杠杆10、右侧的脚蹬杠杆9,所述的驱动中轴7与两侧的脚蹬杠杆之间是通过棘轮机构8连接;所述的脚蹬杠杆9、脚蹬杠杆10分别固接于绕在定滑轮3上绳索14的两端,定滑轮3设置在车架2上。
所述的棘轮机构8为外棘轮机构。
所述的外棘轮机构是由棘轮804、外壳801、轴承802、驱动中轴7、棘爪805构成,外壳801设置轴承802,所述的棘轮804与驱动中轴7两端方轴803固接,所述的棘爪805与棘轮804啮合,棘爪805通过弹簧806锁定,弹簧806与外壳801固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脚蹬杠杆另一端装脚蹬。其中一根脚蹬杠杆的棘轮804内套和主轮盘背靠紧,固定在脚蹬中轴的一端,另一根脚蹬杠杆的棘轮内套紧固在中轴的另一端,上方装一定滑轮,采用绳索14为钢丝绳将两根脚蹬杠杆在适当位置连接,调整钢丝绳长度,将脚蹬杠杆作功范围限制在130度左右的空间内,这时蹬下时离地高度在5厘米左右,这样一来,当踩踏右端脚蹬杠杆带动主轮盘作功时,左端脚蹬杠杆在钢丝绳的作用下,利用棘轮可反转的特性,被拉升至起始处,再踩踏左端脚蹬杠杆带动驱动链轮6作功的同时,右端的脚蹬杠杆同样被拉升回起始处,这样左右脚蹬杠杆的不断运动,便轻松的完成了自行车的整个驱动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贵,未经张玉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49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熔液精炼装置
- 下一篇:自行车前驱动链盘驱动装置